和三唐人惠山诗(其二)

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

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

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

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

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

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修行者的和谐共存。首句“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以“金仙”象征高洁的修行者,他们隐居于石龛之中,仿佛与世隔绝,又如同珠宫般珍贵,充满了神秘色彩。接着,“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描绘了深秋时节,落叶铺满小径,人迹罕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与孤独感。

“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岩壁上的花朵似乎能感知到空中的颜色变化,山间的云雾则仿佛在体悟生命的无常与轮回。最后,“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通过客人的到来与僧侣的行走,将自然界的静谧与人类活动巧妙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则描绘了修行场所的庄严与神圣,香灯照亮了广阔的空间,宝铎在天空中发出悠扬的声音,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气氛。“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表达了对修行之地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修行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8)

邹迪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暮新斋偕友人步入惠山憩秦氏园亭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家园即事

买得菟裘已十年,朅来归隐共周旋。

为山直割云头石,凿沼频偷地底泉。

清梵自天投宝篆,疏钟挟雨答朱弦。

生平不少蛾眉妒,剩有烟霞与作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池别业二首(其一)

草堂栖隐北山阿,三月春寒未试罗。

绕径松杉林气合,满庭竹叶雨声多。

苍台路滑人稀到,白昼窗虚鸟自过。

住世却求清净理,不妨寂寞卧烟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大池别业二首(其二)

山村一曲枕清溪,幽雅偏宜长夏栖。

芳沼雨余泉自涨,新篁晴后鸟初啼。

门无车马翻嫌僻,座有琴书未觉凄。

更上崇台堪远眺,万峰深处夕阳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