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十月十四日作本师诞日也(其三)

已见浮沉易,谁怜顾复难。

龙鳞风自急,精卫血无乾。

斜日含云暗,残霞染浪丹。

莫惊蛟兕起,天地不禁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为背景,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首联“已见浮沉易,谁怜顾复难”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不易与复杂。"浮沉易"指的是世事的起伏变化,如同水面上的浮萍,难以把握;"顾复难"则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等关系中深厚情感的珍惜与维护之不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生中既有变化无常的一面,也有需要付出努力去维系的情感纽带。

颔联“龙鳞风自急,精卫血无乾”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龙鳞风自急"比喻世事如龙鳞般变幻莫测,风急则龙鳞动,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性;"精卫血无乾"则借用了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着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与不公,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形象,寓意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颈联“斜日含云暗,残霞染浪丹”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云层遮蔽、残霞映照海面的画面。"斜日含云暗"表现了黄昏时刻的阴郁与沉寂,预示着夜晚的来临;"残霞染浪丹"则展现了最后一抹阳光在海面上留下的鲜艳色彩,象征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希望的光芒。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信念。

尾联“莫惊蛟兕起,天地不禁寒”收束全诗,提醒人们不必对未知或潜在的威胁感到恐惧。"蛟兕起"可能象征着潜在的危险或挑战,但"天地不禁寒"则表明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改变性。这句诗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相信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变化与不变、困难与希望、坚持与顺从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菊花岛(其一)

绝岛浮前浪,重岩出海滨。

望之深汉月,疑尚有秦人。

石白千层雪,松青万树春。

扶筇欲一问,柔橹去何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过菊花岛(其二)

满山飞白鹤,几处傍青霄。

蜃气深盘寺,钟声落应潮。

荒台秦砌古,卧石汉功标。

心恋身难住,临风一望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达淮上

千翼乱鸣湍,归心睇望欢。

涷轻曲岸涩,云密大波寒。

北极堪回首,南图愧素餐。

三年橘已化,非止学邯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无终山下作

种玉先贤地,驱云过客情。

霞光隐高木,碛路射寒星。

马出高天阔,鸿归汉塞冥。

何由投绝壑,回望见龙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