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水长平芜两岸齐”,以“水长”开篇,展现了一条悠长的河流,两岸平旷,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接着“千峰回合树高低”,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层次感,千座山峰环绕,树木参差不齐,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正怜虚寂存吾道”,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空灵的深深喜爱,认为它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契合,是精神上的归宿。“莫遣时人识此溪”,则流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担心外界的纷扰会破坏这份难得的宁静,希望这份美好能够被妥善保护,不为世俗所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明代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