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韬光绝顶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光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
晨光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山顶上韬光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注释

韬(tāo)光:韬光寺,庙宇。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光为诗友。
绝顶:顶峰。
登顿:登临。
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铺霜的石阶。
践:踩、踏。
阳崖:向阳的山崖。
曦:晨光。
乍:正。
晃:闪耀。
穿漏:穿通。
冷翠:清冷的青翠色。
孤往:独自前往。
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
灭:消失。
众闻:各种声响。
百泉:众多的泉水。
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
跻巅:登上山顶。
瞩:注视。
爽:清爽,明朗。
但:只。
莽苍:迷茫混沌。
青霭:青色的烟气。
白侍郎:指白居易。
他于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
言:语助词。
脱尘鞅: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临韬光山绝顶的旅程。首句“入山已三日”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沉浸和探索,而“登顿遂真赏”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入欣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描绘了山路的险峻与日出时分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写出了竹林深处的幽静和光线穿透竹叶的清凉,诗人仿佛被绿色的翠色引导着独自前行。在山中深入探索,“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诗人沉浸在宁静中,只听见泉水的共鸣。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进一步强调了山谷的幽深和登顶后的开阔视野。诗人站在山顶小阁,眼前是江湖景色,一片苍茫,“目极但莽苍”。身处香山院内,青霭飘落池面,增添了禅意与静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白侍郎的怀念,希望能借此机会暂时摆脱尘世的纷扰。“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流露出诗人向往超脱的心境,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壮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追求。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过宋通问副使朱公少章墓

突兀残碑立古阡,行人犹记绍兴年。

青衣已见君王辱,白发何期使节旋。

老泪冰天他日恨,遗文《曲洧》至今传。

一抔筑并花宫地,夕呗晨钟更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虎阜即事

塔迥廊迥燕燕飞,送春人去恋斜晖。

似嫌荦确侵罗袜,却要残红作地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宿永兴寺德公山楼

昏黑山雨歇,一径松烟蒙。

微闻梅花气,吹落疏磬中。

讵惜夜履湿,宿处投支公。

凭楼答人语,迥与云际同。

少选沈霭敛,俯听幽林风。

明星忽三五,挂在殿角东。

短烛照春绿,夜静山逾空。

观河悟众象,拂石期冥鸿。

神清了无梦,乱壑流何穷。

焚香以达曙,兹焉悦微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是冯具区先生手种

幽人先鸟起,林涧正寂然。

是时春空霁,山翠争便娟。

的的花间雨,澹澹花上烟。

烟雨为合离,花态亦变迁。

祭酒昔游此,手种犹生前。

傲兀根倚石,欹倒枝映泉。

微馨委陈迹,高格同枯禅。

儒官罢亦得,不废《招隐篇》。

攀花久延伫,世已无其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