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

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

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

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

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虽然不会饮酒,但举杯也能感受到欢乐。
试着唤起满头白发的人,让他唱出感叹秋天的歌曲,又或是那催促黎明的曲子。
与你一同科举登第仿佛在另一个早晨,破旧的衣袍上霜叶留下的绿色已所剩无几。
现在不必再问年老还是年轻,我的子孙如同挺立的竹林繁茂。
黄鸡报晓无需忧虑,世间衰老并非只有我一人承受。

注释

不解饮:不会饮酒。
把盏:举杯。
白发:指老年人。
秋人:感叹秋天的人。
黄鸡催晓曲:比喻时光流逝的歌曲。
登科:科举及第。
敝袍:破旧的衣袍。
森森:形容众多且密集。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宴饮的温馨场景,诗中“我虽不解饮”展现了诗人平日并不善于饮酒,但“把盏欢意足”则表明在朋友聚会之际,即便是浅酌,也能感到满心欢愉。接下来的“试呼白发感秋人”和“令唱黄鸡催晓曲”,通过对老者和鸡鸣的描写,传达出对时光流逝和新的一天到来的无奈与期待。

而“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则是诗人回忆当年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以及现在自己已然沧桑,身着单薄的衣服,在秋风中感受着凋零的叶片和剩余的绿意。这些描写均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

最后,“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不再计较年轻与衰老,只是看着孩子们像竹林般茁壮成长,感到一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而“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则是诗人在面对年龄增长时所表达的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认为自己并非独自经历老化,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生境遇。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宴饮的场景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家庭以及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化所持有的平和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宝山昼睡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馀,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

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

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

三吴雨连月,湖水日夜添。

寻僧去无路,潋潋水拍檐。

驾言徂北山,得与幽人兼。

清风洗昏翳,晚景分秾纤。

缥缈朱楼人,斜阳半疏帘。

临风一挥手,怅焉起遐瞻。

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

此乐得有命,轻传神所歼。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其一)

霭霭君诗似岭云,从来不许醉红裙。

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见轻桡破浪纹。

颇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座灌将军。

晚风落日元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