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其一)

淳气日凋薄,邹鲁亡真承。

世儒倡臆说,愚瞽相因仍。

晚途益沦溺,手援吾不能。

弃之入烟霞,高历云峰层。

开茅傍虎穴,结屋依岩僧。

岂曰事高尚,庶免无予憎。

好鸟求其侣,嘤嘤林间鸣。

而我在空谷,焉得无良朋?

飘飘二三子,春服来从行。

咏歌见真性,逍遥无俗情。

各勉希圣志,毋为尘所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在云峰山的隐居生活,以及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世俗虚伪的厌倦,对自然和真性的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首句“淳气日凋薄,邹鲁亡真承”,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衰败,传统美德的丧失。接着,“世儒倡臆说,愚瞽相因仍”揭示了学界空谈误国的现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诗人自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退隐,“弃之入烟霞,高历云峰层”。

在云峰山,诗人开垦荒地,建造住所,与山中僧侣为邻,远离尘嚣。他不认为这是追求高尚,只是希望避免被世俗所困扰。“好鸟求其侣,嘤嘤林间鸣。而我在空谷,焉得无良朋?”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趣相投之人相聚的心情。

“飘飘二三子,春服来从行。咏歌见真性,逍遥无俗情。”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他们穿着春装,自由自在地歌唱,展现了真挚的情感和超脱世俗的情怀。最后,“各勉希圣志,毋为尘所萦”,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追求高尚人格的决心,不被世俗所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真性、高尚人格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其二)

深林之鸟何间关,我本无心云自閒。

大舜亦与木石处,醉翁惟在山林间。

晴窗展卷有会意,绝壁题诗无厚颜。

顾谓从行二三子,随游麋鹿俱忘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

莫怪岩僧木石居,吾侪真切几人如?

经营日夜身心外,剽窃糠秕齿颊馀。

俗学未堪欺老衲,昔贤取善及陶渔。

年来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一)

即看花发又花飞,空向花前叹式微。

自笑半生行脚过,何人未老乞身归?

江头鼓角翻春浪,云外旌旗闪落晖。

羡杀山中麋鹿伴,千金难买芰荷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贾胡行

贾胡得明珠,藏珠剖其驱。

珠藏未能有,此身已先无。

轻己重外物,贾胡一何愚。

请君勿笑贾胡愚,君今奔走声利途。

钻求富贵未能得,役精劳形骨髓枯。

竟日惶惶忧毁誉,终宵惕惕防艰虞。

一日仅得五升米,半级仍甘九族诛。

胥靡接踵略无悔,请君勿笑贾胡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