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饮

柴椽百枝荫方塘,高梧老柳著两行。

轻烟曳组适寒碧,芙蕖酿出秋风香。

宿酲萦胸殊未快,冲之欲引天潢派。

戏投小饵向深渊,锦鳞忽见空中挂。

篘清鲙雪更作豪,坐客狼狈已半逃。

呜呜丛歌犹未彻,兀睡听作蜩蝉号。

形式: 古风

翻译

密集的柴椽遮蔽了方塘,高大的梧桐和老柳排列成行。
轻烟如丝带在寒冷的碧波中飘荡,荷花散发出秋天的芬芳。
宿醉未消心中不畅,我想引水入池,模仿银河的景象。
玩笑般向深潭投下鱼饵,只见大鱼跃出水面悬空挂着。
滤酒如雪,配上鲜美的生鱼片,宴席上客人已散去一半。
歌声嘈杂仍未停歇,我昏昏欲睡,却听见蝉鸣声声。

注释

柴椽:密集的木头支撑物。
荫:遮蔽。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老柳:老态龙钟的柳树。
曳组:如丝带般的轻烟。
寒碧:寒冷的绿色水面。
芙蕖:荷花。
秋风香:秋天的花香。
宿酲:宿醉。
殊未快:非常不愉快。
冲之:指诗人自己。
天潢派:比喻引水入池。
锦鳞:美丽的鱼。
空中挂:跃出水面悬空。
篘清鲙雪:滤酒如雪,生鱼片。
豪:豪饮。
坐客:宴会上的客人。
狼狈已半逃:已经散去大半。
丛歌:嘈杂的歌声。
兀睡:昏昏欲睡。
蜩蝉号:蝉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早饮。开篇“柴椽百枝荫方塘”、“高梧老柳著两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恬静幽深的氛围。

“轻烟曳组适寒碧”、“芙蕖酿出秋风香”则是对早晨气候和花香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这些景物传达了秋天的凉爽和自然之美。接着,“宿酲萦胸殊未快”表露了诗人的微醉状态,而“冲之欲引天潢派”则显示出诗人想要借助酒力来激发出更加奔放的意境。

“戏投小饵向深渊”、“锦鳞忽见空中挂”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投食鱼类,观赏锦鳞(锦鳞可能是水中的生物或是落叶等),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篘清鲙雪更作豪”、“坐客狼狈已半逃”则转而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吓,可能是一阵风吹过,或是一声响动,使得坐在那里品酒的宾客们纷纷起身,仓皇失措。

最后,“呜呜丛歌犹未彻”、“兀睡听作蜩蝉号”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惊吓后,又重新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听到远处的虫鸣声,仿佛是某种乐曲,诗人的心境得到了短暂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雅士在秋日清晨的自我放逐与情感流露。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有怀

溪石磊磊出,溪光失溶溶。

呼童理新堰,小驻万折东。

素杙竞骈立,苍皮堆已重。

谁裁一道天,忽堕顾视中。

远渌送凫鹜,馀兹上杉松。

微波且勿摇,照我澹有容。

炎曦为变色,爽气排高空。

怀哉所亲爱,此适未遽同。

徜徉孰为伴,惟有溪头风。

时来翻素书,颇似惊我慵。

骚骚复策策,涉猎味正浓。

久而寂无声,无乃意自融。

却泛碧沧浪,鳞鳞散遗踪。

我亦隐几酣,那能辨雌雄。

形式: 古风

朱乔年同傅茂元见访

校书兰台昔名士,怀□会稽今望郎。

忽惊风采照户牖,便觉肺腑流冰霜。

手谈逼剥屡争局,眼食咍台时对床。

山林情话政可乐,只恐云路双雕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七月初六日赴沪海上大风

舵楼时起浪千重,自摄心魂惝恍中。

飘泊正如秋一叶,寻常经见海多风。

高帆鸟翼呜呜黑,落日鱼涎拍拍红。

坐叹狂流垂未息,送人无那与俱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友石台诗韵

清湖嵇玉山,缥缈飞双屐。

泠风随处流,三伏无赫赫。

未成玄圃游,聊醉端州宅。

忆昨陪初筵,杯摇剑峰脊。

杉篁漏疏棂,云气萦长帟。

主人意弥厚,不吝园蔬摘。

我亦洞幽怀,涸此一泓碧。

至欢召融融,丛虑消剌剌。

听君诵九流,浩若昆崙擘。

摩天俊鸢飞,响涧惊鱼掷。

分携今几时,浮埃翳瑶席。

有如烂柯翁,万古逢一奕。

醉乡梯磴坐,坐觉乾坤窄。

兹行不果从,兀兀恨滋剧。

未应柳源近,终作桃源隔。

留诗友石台,光动嶙峋石。

正令谪仙来,著语无以易。

强吟意悠哉,追风了无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