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的艰辛与坚韧,展现了其对国家忠诚的高尚品质。首句“子卿远使单于国,一牧羝羊十九秋”开篇即点明了苏武被流放至匈奴牧羊的背景,时间跨度之长,令人动容。接着“塞上草生春屡过,泽中冰泮水交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象征着苏武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等待。
“龙沙别去劳清梦,汉节持归已白头”则进一步刻画了苏武在异域的思念之情和年华老去的无奈。最后,“太史论功真不愧,当时何必计封侯”表达了对苏武忠诚与坚守的赞美,认为他的行为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值得后世铭记与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是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崇高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