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其五)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陌]韵

翻译

南朝的文臣成了北地的客人,回到故乡只见秦淮河水依然碧绿。
那里的池塘亭台和竹林树木占地约三亩,人们至今仍谈论着那是江家的旧宅。

注释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政权。
词臣:擅长诗词的官员。
北朝:北方的政权。
归来:返回故乡。
秦淮碧:秦淮河的碧波。
池台:池塘和亭台。
竹树:竹子和树木。
三亩馀:大约三亩多地。
江家宅:江家的住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意境。起始两句“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时代的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的都城金陵(今南京)曾经是文化艺术的中心,聚集了众多文人墨客。而北朝则相对于南朝而言,是指魏、晋、北齐、北周等政权。词臣和客,都是对文学之士或游历者的尊称。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不管是来自南朝的文人还是北朝的游子,当他们回到这个地方时,却发现只剩下了秦淮河畔那一片碧绿。

第三、四句“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则具体描绘了一处古宅的情景。池塘台阁与竹树相伴,占地约有三亩左右,这里的“馀”字生动表现了园林的宽广和自然。而最后一句“至今人道江家宅”,则透露出这座宅邸背后的故事,或许是某位历史人物曾经的居所,如今人们依旧在谈论着这个古老的名字,感叹时光的变迁与物的不灭。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通过对秦淮河畔一处园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宿命的沉思。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霜一夕委谢书实以荅令狐相公见谑

楼下芳园最占春,年年结侣采花频。

繁霜一夜相撩治,不似佳人似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尝茶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