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对中国古代道士张伯雨的诗卷进行题咏,展现了对茅山道士及其修行生活的敬仰与赞叹。首句点出张伯雨师从大茅君,暗示其道术渊源。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瑶台鹤梦”和“玉洞龙文”描绘出仙境般的修行场景,象征着高洁与神秘。
“碧落空歌”形象地表达了张伯雨的歌声如天籁之音,来自虚无缥缈的仙境,而“黄庭梵气结絪缊”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内修功夫深厚,气息凝练。最后两句以武夷山的仙乐为背景,不同于寻常的猿鸣,暗示了张伯雨的道行超凡,他的音乐只能在月夜的静谧中与宾云共鸣,更显其独特与尊贵。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张伯雨道士的道术境界和超尘脱俗的气质,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道教文化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