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开元寺

晨霜耸乔木,初日明广庭。

俯巢鸟鹊驯,步径莓苔青。

即心百虑扰,造境众独醒。

安禅到无闷,看画匝已经。

梵音腾潮波,幡影垂流星。

天花雨贝叶,帝乐飘鸣铃。

胜缘此邂逅,法界俱清泠。

世喧暂回首,但觉尘冥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探访寺庙的宁静与庄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霜冻覆盖的高大树木,初升阳光照耀的宽敞庭院,以及鸟鹊在巢中悠闲的情景。通过“俯巢鸟鹊驯”一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静。

接着,“步径莓苔青”描绘了小径上青苔覆盖的景象,暗示了寺庙环境的古老与幽静。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内心的纷扰与外界的清醒对比,通过“即心百虑扰,造境众独醒”两句,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外部环境的纯净。

“安禅到无闷,看画匝已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通过“安禅”(安心于禅定)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状态,而“看画匝已经”可能是指在禅定中对周围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梵音腾潮波,幡影垂流星”,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寺庙中的梵音比作潮水般涌动,幡影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气氛。

“天花雨贝叶,帝乐飘鸣铃”则是对寺庙中仪式或庆典场景的想象,天花象征着神圣的降福,贝叶可能是佛教经典,帝乐则代表了神灵的音乐,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胜缘此邂逅,法界俱清泠”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然相遇的珍贵感受,以及对佛法世界纯净的赞美。“世喧暂回首,但觉尘冥冥”则点明了诗人暂时逃离世俗喧嚣,回归内心平静的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久旱

山城带嵩高,常候嵩高云。

云兴似焚柴,雨注如翻盆。

田莱数百里,下泽犹平原。

虽有耕凿勤,不如霢霂恩。

哀此民生微,所赖刍狗仁。

乃知丘陵外,独有五岳尊。

今春苦淫霖,宿麦才廑存。

过夏乃不雨,穷秋气如燔。

象龙杳无艺,巫鼓空屡奔。

豆苗落为萁,藜莠乘冬温。

黔首困粒食,或有茹草根。

卖牛供租赋,不忍闻此言。

此事亦神羞,谁能叫其阍。

登高望连峰,正见朝烟昏。

形式: 古风

寄题汉中三亭

梁山屏西南,汉水相萦带。

古惟千骑居,今亦一都会。

守邦多伟人,按节森大旆。

治声我家贫,能事斯亭最。

苍峰上盘云,清川近泻濑。

隅分地俱胜,鼎搆势争大。

扶危新栋梁,增旧加粉绘。

功成人不劳,事得文无害。

长涂拥行辀,高宴罗羽盖。

开筵揽锦绣,劝客喧竽籁。

陪游惭望回,请赋嗟自郐。

安得凌风翰,径厉褒斜外。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养生

世自不乏我,我亦安慕时。

形骸与轩冕,冉冉相背驰。

守约道可学,战胜心自知。

虽无一朝乐,亦免终身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昆山

兹山本无玉,而有昆丘名。

若人东南秀,遂驰终古声。

蓝田亦若初,荆山高不倾。

嗟嗟九原骨,千年不重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