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称的《感寓(其十九)》,以深沉的哲思描绘了宇宙间的元精(指天地间最根本的精气)与人的关系。首句“元精格至理,寂感通幽明”揭示了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即元精蕴含着至高无上的道理,通过寂静与感应沟通着天地的幽深与光明。接下来,诗人通过“造化虽甚微,焉能外吾形”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即使在细微之处也能感受到这种联系。
“飞霜激齐台,振风扬楚庭”运用比喻,暗示即使在严寒和强风中,人们也能体验到生活的动态变化,如同齐台和楚庭所经历的风雨。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是卑微的人也能感知这种力量,更何况与宇宙至道相比较。“圣功极中和,二仪为清宁”赞美了圣人的功绩,达到了中庸和谐的状态,使得天地间呈现出清静安宁的景象。
最后两句“缅彼归昌音,何时复来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声音(可能指古代的盛世乐章)的怀念,期盼这样的美好时光能够再次降临,诗人能有机会再次吟唱赞美这至理与和谐的诗篇。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王称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