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苎.赠阶前老少年

小屏中,觉布被,微凉淅淅。

纸窗未启,早见晴光窥隙。

却原来、西风一夜吹空碧。

花草悦新秋,总净叶柔枝欢适。

切切吟虫,吟而清而不激。

有感慨之人,无语当阶立。深惜。

盈阶秋意,染绛匀黄,供人鉴赏,博个少年相识。

谁知道,已把壮时虚掷。

如今老大,才和秋海棠,一般装饰。

只有霜深,那时枫叶,知他踪迹。

多少闲愁,除酒难消得。

形式:

鉴赏

这首《白苎·赠阶前老少年》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首先,诗中的“小屏中,觉布被,微凉淅淅”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清晨,微凉的空气透过薄薄的布被,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纸窗未启,早见晴光窥隙”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阳光在未开启的窗户缝隙中悄悄探入,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却原来、西风一夜吹空碧”,一句轻描淡写间,将夜晚至清晨的转变描绘得生动形象,西风一夜之间将天空吹得一片澄碧,引出下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花草悦新秋,总净叶柔枝欢适”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花草在新秋的沐浴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叶片与枝条在柔和的光线中展现出一种欢愉的姿态。

“切切吟虫,吟而清而不激”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音与情感相联系,秋虫的低吟虽清脆但并不激烈,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平静与深沉。“有感慨之人,无语当阶立”则通过一个孤独站立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深惜。盈阶秋意,染绛匀黄,供人鉴赏,博个少年相识”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深珍惜,认为这满阶的秋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不仅可供人们欣赏,还能让年少的朋友们感受到季节的魅力。“谁知道,已把壮时虚掷。如今老大,才和秋海棠,一般装饰”则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反思,感叹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已被岁月遗忘,如今只能与秋海棠相似,以一种装饰的角色存在。

最后,“只有霜深,那时枫叶,知他踪迹。多少闲愁,除酒难消得”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使在寒冷的霜降之后,也只有枫叶能见证他的存在,而那些无法排遣的闲愁,唯有借酒浇愁。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60)

陈世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忆旧

晚潮急。堆起凄凉万尺。

人何处,曾忆往年,谩把欢娱付轻掷。如今空恨积。

无计回肠熨直。

单消受,零怨碎愁,只似蛛丝费空织。休提旧消息。

已衾凉兰吹,径迷莲迹。轻风凉月秋衫碧。

记柔调歌板,细拈牌叶,断魂都尽总值得。

也拼到今日。悲忆。顿成昔。怎俏意如镌,芳踪难觅。

连天野草天无极。料不许、丝断后还重缉。

除非来梦,梦儿里问他真实。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大酺.寄友

简点征衫,秋风里,老了几多行客。

江头鸿雁起,听一声哀怨,蓼花都白。

香冷衾丝,梦萦衫带,粘得柔肠窄窄。

愁魂无可寄,觅醉乡深处,暂寻家宅。

奈消恨无方,删情不尽,最难安拍。前时明月色。

单一味、惨淡和萧瑟。

偏又向、枕函偷觑,屋角轻移,等闲间、伤人心魄。

别绪嗟匆迫,欢娱事、杳然如隔。料伊处、情难劈。

更阑月转,陡地风惊帘额。夜情怎生捉搦。

形式: 词牌: 大酺

多丽.冬日敬亭宴集止宿

试放眼,此地名山多少。

尽古今、酒徒词客,奇怀着意搜讨。

倚高楼、无言静对,伴孤云、看尽飞鸟。

落照金波,初暾翠雾,一弹指顷人间昏晓。

起高歌,四山响彻,叶下寒林悄。

休回首,青莲陈迹,余怀凄渺。

叹醉里、江山还大,醒来天地都小。

便乞向、青山埋骨,不足以、娱吾身老。

且与诸公,同倾酒盏,乐游毋负风光好。

下山路、冷云斜日,十里田间绕。

偶然事,使后来人,羡此鸿爪。

形式: 词牌: 多丽

哨遍.用东坡春情体。次董文友韵,送孙无言归黄山

洞里百花,洞外锦霞,采药真生计。

便千年,高卧翠微中,再相传桃源天地。

石方床蘧蘧睡足,松泉互引,不晓红尘世。

任道述黄农,教通栖导,真人大笑不已。

却俗缘未了复驱饥。况嫁娶都完更为谁。

编草为裳,披发自覆,先生倦矣。

自初向尘中着脚,曾与青松誓。

困芒鞋也,怀猿忆鹤岂无泪。

千里外家山,烟云飘渺,容成去后无碑记。

六六奇峰,洞天三八,年来直西南视。

已担头卷轴足堪清,憩笑竹里高人,总好名、仡然箕踞何庸避。

从今翛脩径往,酌水餐松子。

遥听半岭,悠然振响,异哉啸兮处士。

霎时黄海涌波涛,但漫天、云蒸霞起。

形式: 词牌: 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