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

烟树连天远,渔樵两地分。

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

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远处的树林与天相连,渔夫和樵夫各自在两地生活。
仙舟行驶在苍茫的大海上,僧人拿着锡杖走过石桥,云雾缭绕。
夕阳下行人稀少,只有空荡的村庄中传来狗叫声。
谁能想到,那些隐居的人,其实就隐藏在人群之中。

注释

烟树:模糊的树木。
连天:与天相接。
渔樵:打渔砍柴的人。
两地分:分布在两个地方。
仙舟:传说中的仙人乘坐的船。
沧海:广阔的海洋。
僧锡:僧人的锡杖。
石桥云:石桥上的云雾。
落日:傍晚的太阳。
人行少:行人稀疏。
空村:空无一人的村庄。
犬吠:狗叫声。
谁知:谁能知道。
隐沦者:隐居的人。
绝迹:完全不见踪迹。
人群:人群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偏远的山水画面。"烟树连天远"展现出天门山被轻烟笼罩的树木与远方连绵的山峦相接,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觉。"渔樵两地分"则暗示了山中渔夫和樵夫各自在天地间劳作,生活节奏与世隔绝。

"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神秘的氛围,仿佛通往仙境的船只航行在苍茫的大海上,而僧侣的木鱼声在石桥上空回荡,伴随着飘渺的云雾,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意蕴。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描绘了傍晚时分,行人稀疏,只有村落间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出山中的寂静与孤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

最后,"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以反问收尾,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尽管身处人群,但其心境却如同隐者一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总的来说,舒岳祥的《天门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隐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篆畦

流水人千里,清风酒一尊。

乌头何日白,鹤发几人存。

石树根基壮,秋虫羽股繁。

殷勤问来使,元亮欲归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木芙蓉

溪山潇洒最宜秋,缓步何须百尺楼。

乱后见花如故旧,老来得酒更风流。

幽荪暗折谁知处,好鸟一啼人举头。

欲对黄花开口笑,茫然消息也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水金莲

波心隐隐金椎出,只道冯夷先导来。

笑口渐开黄玉瓮,丹心初见小莲胎。

步花想见江妃佩,烧烛那从水殿回。

传记无闻今始著,莫嫌闲客少诗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水阁新成与潘胡二子小饮

小有龟藏意,横陈燕息初。

一间规画舫,数板束方渠。

隐几时听雨,开窗即钓鱼。

天寒须共饮,吾已久捐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