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裯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苹叶起秋风,潇湘白。不敢笑,红尘客。

争肯羡,神仙宅。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开篇“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便是对一处幽深山谷景色的生动描写,翠绿的竹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而清冽的溪水潺潺流过奇形怪状的岩石,这是一种典型的江南山水景观。

接着,“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则是对光线与植物间的美妙互动之描述。阳光透过树梢,照在清澈的溪流上,让岸边生长的蒲草显得更加鲜活,而水中的芭蕉则在碧绿的水中摇曳自如。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裯高挂空无色”一句,则是对自然界中物象与光影交织的细腻描绘。筠簟即竹席,平铺在山石之上,阳光照耀其间,仿佛有生命般地轻轻摇曳。而纱裯,即轻薄的丝绸,被高高挂起,在空气中飘荡,不染尘埃,显得无比纯净。

“似月明、苹叶起秋风,潇湘白”一句,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夜色如同初升的新月般清澈,而秋风轻拂过水面的苹(即菰,水生植物),激起层层涟漪,让潇湘之水显得更加莹白。

“不敢笑,红尘客。争肯羡,神仙宅”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敢笑,是因为他并不愿意嘲讽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而“红尘客”,即是普通人被俗世所困。神仙宅,则是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一个超脱世俗羁绊的地方。

至于“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则是对自己放松心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写照。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诗人卸下尘世的重担,无拘无束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一句,则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述。靖节可能指的是某个节气,而窗外的风,诗人还在等待着什么,这里留下了一个悬念。本初朔,即月初时的意思,而“饮非长策”,则表达了一种短暂聚会后便各自分散的情景。

最后,“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自得其乐的表达。只要自己的心灵平静和谐,那么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之外的清凉,这份清凉,不受地域限制,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然物外、内心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64)

朱敦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字:希真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081-1159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一)

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老来穷健,无闷也无欢。

随分饥餐困睡,浑忘了、秋热春寒。

清平世,闲人自在,乘兴访溪山。渔竿。

要老伴,浮江载酒,舣棹观澜。

倩轻鸥假道,白鹭随轩。

直到垂虹亭上,惊怪我、却做仙官。

中秋月,披襟四顾,不似在人间。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其二)

花满金盆,香凝碧帐,小楼晓日飞光。

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

脸嫩琼肌著粉,眉峰秀、波眼宜长。

云鬟就,玉纤溅水,轻笑换明珰。檀郎。

犹恣意,高敧凤枕,慵下银床。

问今日何处,斗草寻芳。

不管馀酲未解,扶头酒、亲捧瑶觞。

催人起,雕鞍翠幰,乘露看姚黄。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蓦山溪(其六)

东风不住。几阵黄梅雨。

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

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

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

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

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行云去。

目断山无数。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二)

琼蔬玉蕊。久寄清虚里。

春到碧溪东,下白云、寻桃问李。

弹簧吹叶,懒傍少年场,遗楚佩,觅秦箫,踏破青鞋底。

河桥酒熟,谁解留侬醉。

两袖拂飞花,空一春、凄凉憔悴。

东风误我,满帽洛阳尘,唤飞鸿,遮落日,归去烟霞外。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