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君十咏(其九)夜风

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蝉幽。

一山风月龙吟罢,声入江云袅袅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倚着竹子的美女傍晚时分满怀忧愁,她哪里知道陪伴她的只有夜晚的蝉鸣声如此幽深。
在一座山中,风月的旋律仿佛龙的吟唱已经结束,声音飘荡在江面上,秋意渐浓。

注释

倚竹:靠着竹子。
佳人:美丽的女子。
暮愁:傍晚的忧愁。
情伴:情感的伴侣。
夜蝉:夜晚的蝉。
幽:幽深。
一山:一座山。
风月:清风明月。
龙吟:龙的吟唱。
罢:结束。
声入:声音融入。
江云:江面的云雾。
袅袅:摇曳的样子。
秋:秋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赏析自然之美时所感受到的情愫。开篇“倚竹佳人生暮愁”,即刻描绘出一位依靠着竹子、心怀忧郁的佳人形象,这里的“暮愁”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可能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紧接着,“那知情伴夜蝉幽”,这里的情伴指的是那位佳人,而“夜蝉幽”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氛围,蝉鸣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清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佳人的孤独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一山风月龙吟罢”,此句转向自然景观,运用了壮丽的意象,“一山”、“龙吟”都传达出一种雄浑与力量,而“罢”字则意味着这个壮观景致已经告一段落。诗人借由这场风月之景,抒发了对自然界无尽变化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声入江云袅袅秋”,这里的“声”指的是龙吟的声音,这声音似乎穿透了整个空间,融入了江水和天际的云层中。诗人用“袅袅秋”来形容这种声音的流动状态,既有柔美之感,也带有一丝秋天特有的萧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墨君十咏(其六)迸石

渭水侯多失旧封,平泉池馆乱来空。

青青石上何人赏,孤映暮山风雪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墨君十咏(其八)雪梢

第五桥边一径遥,满林野竹立江郊。

鸳鸯浮破水涵影,翡翠压斜风舞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墨君十咏(其七)欺雪

爱竹高风已自贤,兴来更泛剡溪船。

枝间清响风惊雪,忆得东林夜宿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墨君十咏(其二)藏岩

小年轻别庐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

影落人行半岩月,五更风露一山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