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越溪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

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

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连。

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

薄暮归去来,苧萝生碧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越溪的少女,如越江上的莲花。她们与荷花一样娇艳,姿态万千,美丽非凡。
她们嬉戏游玩到哪里?一同乘舟去采莲。
放声高歌,悠然自得,清澈的水波泛起涟漪相连。
偶尔遇到岛屿歇息,仿佛与鸳鸯一同入眠。
衣襟袖口装满了莲子,芳香也相互传递。
黄昏时分归来,苎萝山笼罩在青绿色的烟雾中。

注释

越溪女:指居住在越地溪边的女子。
越江莲:比喻越江边如同莲花般美丽的女子。
齐菡萏:菡萏指荷花,这里形容女子与荷花一样美丽。
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嬉游:游玩,嬉戏。
采摘:摘取,这里特指采莲。
同船:一同乘坐小船。
浩唱:放声高歌,响亮的歌声。
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清波:清澈的水面。
漪连:水波相连,形容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
时逢:偶然遇到。
岛屿泊:在岛屿旁停泊休息。
几共:几乎,好像。
鸳鸯眠:比喻情侣般亲密休息,这里形容与自然和谐共处。
襟袖:衣襟和袖子,这里代指衣兜。
盈溢:充满,装满。
馨香:芳香,这里指莲子或荷花的香气。
相传:互相传递。
薄暮:傍晚,天色将晚。
归去来:回去,归来。
苧萝:地名,也指女子所居之地,这里可能象征着家或者起点。
碧烟:青绿色的烟雾,形容环境幽美,有如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水乡生活图景,通过对越溪女儿采摘江中莲藕的情境进行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开篇“越溪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几句,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水乡女子采莲的情形,莲藕在水中生长,女子们则轻舟共济,一起嬉戏于水上。

“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这两句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显示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接下来的“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连。”则以动人的歌声和清澈的水波,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声色相生的画面。

“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女子们偶尔停泊于小岛,与鸳鸯共眠的情景进行刻画,增添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外,“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则形象地表现了采摘后的满载而归,以及莲花清新的香气。

最后,“薄暮归去来,苧萝生碧烟。”则描绘出日落时分,女子们归家途中的景致,水边的苧萝在薄暮中散发出淡淡的青色烟雾,为诗画上了一个温馨而迷人的句号。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一首不仅描绘了采莲生活场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平凡生活之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城中怀山友

春城来往桃李碧,煖艳红香断消息。

吾徒自有山中邻,白昼冥心坐岚壁。

形式: 七言绝句

春日西湖作

一水绕孤岛,闲门掩春草。

曾无长者辙,枉此问衰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荆门病中寄怀乡人欧阳侍郎彬

谁会荆州一老夫,梦劳神役忆匡庐。

碧云雁影纷纷去,黄叶蟾声渐渐无。

口淡莫分餐气味,身羸但觉病肌肤。

可怜馔玉烧兰者,肯慰寒偎雪夜炉。

形式: 七言律诗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苔色

病起见苔色,凝然阵未枯。

浅深围柱础,诘曲绕廊庑。

碧翠文相间,青黄势自铺。

为钱虚玷染,毕竟不如无。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