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卓锡泉

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

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

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

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

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

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

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老师熟知大地的脉络,手握锡杖在此地树立
他划分了神仙的园林,敲击出清冷如玉的声音
锡杖化龙已升天,泉水清澈能滋养仙鹤
林下度过无数寒暑,池水永不干涸
树木石头常得滋润,瓶罐随时都能装满
池边没有汲水的绳索,只有竹子随风摇曳
渴望的心灵在尘埃中洗净,面对此景满足愿望
我洗耳聆听松涛声,漱口汲取山间的绿色
再带一壶美酒回去,洗涤世人的浑浊
远望山中隐士,四季自得其乐,我深感惭愧

注释

地脉:大地的脉络,指风水或地理形势。
杖锡:手杖和锡杖,僧侣出行的标志。
神仙囿:神仙的园林,比喻仙境或清净之地。
清泠玉:形容泉水清澈如玉。
乘龙:神话中的龙,象征升天或超脱。
寒暑:寒冷和炎热,指时间的流逝。
盈涸:满和空,这里指池水永不枯竭。
木石:树木和石头。
瓶罂: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
汲绠:打水的绳索。
修竹:高雅的竹子。
所欲:心中的愿望或满足。
松音:松树的声音,象征宁静。
山绿:山泉水的绿色,代指纯净的水源。
众生:世间万物,泛指人们。
遥愧:远远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留元崇的《又题卓锡泉》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首句“吾师知地脉”暗示了泉水的灵性和师者的慧眼识宝,卓锡杖锡象征着僧人在此地的修行与驻足。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分占神仙囿”和“敲出清泠玉”,形象地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仙气,仿佛是从神仙的园林中流出的玉液。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卓锡泉的持久与丰沛:“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暗示泉水的活力与纯净。时间在“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中流逝,但泉源始终如一,滋养着周围的环境。木石因泉而生机盎然,瓶罂随时取用都充足无比。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运用拟人手法,写泉水如活物般吸引着竹子,增添了生动趣味。诗人在此处洗涤心灵,“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表达对泉水的喜爱与净化心灵的功效。最后两句“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清新,诗人甚至想带着泉水回去,以洗涤世间的污浊。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卓锡泉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遥遥敬意。

收录诗词(11)

留元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阁禅院

初来罗浮山,万变骇林壑。

更作招提游,佳处在中阁。

忽然天地间,一纵千里目。

未论云顶上,此景占仍独。

近闻泉涓涓,青眺山簇簇。

檐压乔松低,槛有馀霞落。

长风东南来,皓月襟袖薄。

境静僧幽閒,意远味淡泊。

抱琴归去来,禅榻寄一宿。

白云依古山,青霄起孤鹤。

形式: 古风

卓锡泉

寻仙得招提,借我此歇脚。

瓜枣未暇求,杯水得甘酌。

境空风泉高,夜永云卧薄。

明当约麻姑,石桥骑白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罗浮

神仙神山罗与浮,二山东来几千秋。

蓬莱夜半失左股,龙惊虎啖玉女愁。

至今两山翠欲滴,却与蓬莱比山色。

黄金作桥通九霄,水晶为帘挂千尺。

神仙旧说何渺茫,神仙窟宅今何望。

仙翁在山泉水香,仙翁飞去松风长。

我将浣手扣玉户,乞杯长生九霞觞。

形式: 古风

菩萨蛮

江头日落孤帆起。归心拍拍东流水。山远不知名。

为谁迢递青。危桥来处路。尚带潇湘雨。

楚尾与吴头。一生离别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