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重帘休卷,又斜风细雨,清明天气。

潘鬓沈腰憔悴甚,懒向石阑重倚。

花落花开,月圆月缺,总是愁中味。

相思何处,美人遥隔秋水。

休说旧约寻芳,寒侵纸帐,醉昏昏思睡。

底事流莺啼不住,又把离魂惊起。

柳叶含颦,桃花含笑,顿惹伤春意。

尺书谁寄,别情千缕难寄。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百字令》由清代诗人刘炳照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在清明时节的愁绪与思念之情。

开篇“重帘休卷,又斜风细雨,清明天气”,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画面,帘幕不卷,斜风细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紧接着“潘鬓沈腰憔悴甚,懒向石阑重倚”两句,通过主人公的外貌描写,表现其内心的疲惫与消沉,不愿再面对曾经倚靠的石栏,暗示了情感的疏离与自我放逐。

“花落花开,月圆月缺,总是愁中味”三句,运用自然界的更迭来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愁苦,花开花落,月圆月缺,都是愁绪的象征,强调了主人公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相思何处,美人遥隔秋水”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却只能隔着遥远的秋水,无法相见,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与哀愁。

“休说旧约寻芳,寒侵纸帐,醉昏昏思睡”几句,描述了主人公试图逃避现实,借酒浇愁,但寒冷的空气仍能穿透纸帐,让人清醒,思绪更加纷乱,渴望睡眠以逃避现实的痛苦。

“底事流莺啼不住,又把离魂惊起”中,“流莺”即飞动的黄莺,其不停歇的啼鸣声打破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将他从梦中惊醒,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柳叶含颦,桃花含笑,顿惹伤春意”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柳叶的愁容与桃花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绪,春天的到来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伤感与哀愁。

“尺书谁寄,别情千缕难寄”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无法传递情感的无奈与痛苦,即使有千丝万缕的思念之情,也无法通过书信传达,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整体而言,《百字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清明时节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而哀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26)

刘炳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柳

密叶藏鸦,长条系马,灞桥即是天涯。

纤手攀来,销魂何况临歧。

斜风细雨都经惯,一丝丝,织就相思。

试猜详,半是情丝,半是愁丝。

当年张绪风流甚,叹而今顿减,旧日腰围。

窣翠抛青,江南客思凄迷。

劝伊莫作漫天絮,怕萍踪、漂泊东西。

且消停,绾住韶光,系住斜晖。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台城路.苔

小楼连夜听春雨。空庭湿阴浓聚。

石润青肤,风梳翠发,遥界斜阳归路。寻芳几度。

任点缀残红,落花如许。

梦醒酴醾,水绵无意羂飞絮。游踪层记共驻。

认莲钩浅印,香径閒步。

断碣㩻樯,危阑卧地,绕遍愁痕如缕。青钱可数。

待吹送东风,买春常住。绿字模黏,壁间留旧句。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八声甘州.萍

叹今生漂泊竟何因。杨花是前身。

怎风吹忽散,风停忽聚,聚散纷纷。

莫怪行踪不定,倚傍本无根。

恨杀东流水,一例销魂。

犹忆鱼翻谷雨,共苔衣荇带,牵合难分。

自湘妃去后,钿翠堕湘滨。

更谁人、多情载去,向小池,点缀作芳茵。

休惆怅,且欧盟结,聊慰离群。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水调歌头

春色在何许,香国斗奇葩。

似曾相识,归雁笑我负韶华。

我本前身柳絮,趁著东风来去,随意绕天涯。

閒倚曲阑畔,芳草夕阳斜。空回首,欢游处,算云遮。

冶红深翠,无绪春思属谁家。

邀得一庭月影,对著一帘花影,且自醉流霞。

行乐及时耳,人事不须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