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睦州郡中千峰榭

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沈别径开。

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

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

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谁料想这平地如同天台仙境,朱红大门深锁,另辟蹊径开启。
蝉鸣声响拖长尾音穿林而过,沙滩上的鸟儿斜飞向池边而来。
清晨的月光早早照进窗棂,正对琴案,墙上的秋日山景倒映在酒杯之中。
为何此处仿佛世外桃源,应当是因为羊祜本就拥有那超凡脱俗的仙人之才。

注释

岂知:怎会知道。
平地:平坦的地面。
似:像。
天台:这里比喻为仙境,实际为中国浙江省的名山,常被形容为灵秀之地。
朱户:红色的大门,常指富贵人家。
深沈:深邃沉静,这里形容门户深锁,环境幽静。
别径:另外的小路,非寻常的道路。
曳响:拖着声音,这里形容蝉鸣悠长。
露蝉:露水中的蝉,代指秋天的蝉。
穿树:穿越树林。
斜行:斜着飞行。
沙鸟:生活在水边或沙滩上的鸟。
窗中:窗户里面。
早月:清晨的月亮。
当:正对着。
琴榻:放琴的案几。
墙上:墙壁上。
秋山:描绘秋天山景的画或窗外的秋日山色。
何事:为什么。
此中:这里,指代前文描述的地方。
如世外:像世外桃源一样。
应缘:应当是因为。
羊祜:历史人物,晋朝名臣,以德行著称,这里比喻为主人公或与仙境相关的高人。
仙才:神仙般的才能或气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岂知平地似天台”即设定了一个高远而又宁静的意境,"朱户深沈别径开"则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中的声音和动静,其中“曳响”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虫鸣声在空中回荡,“斜行”则表现了鸟儿自由飞翔的姿态,两者交织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下片“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则是诗人将自然之美引入室内生活,"窗中早月当琴榻"表达了对明月清光伴奏琴音的享受,“墙上秋山入酒杯”则是在说即便在饮酒时,也能感受到秋山的萧瑟之美。这些细节均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

最后两句“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叹和向往,"何事此中如世外"意味着在这山谷之中,仿佛与尘世隔绝,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应缘羊祜是仙才”则是在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的人,实属难得,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碧溪山禅老

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萝迷收?路,雪隔出溪时。

竹狖窥沙井,岩禽停桧枝。

由来傲卿相,卧稳答书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澄圣塔院上方

地灵直是饶风雨,杉桧老于云雨间。

只讶窗中常见海,方知砌下更多山。

远泉势曲犹须引,野果枝低可要攀。

若把重门谕玄寂,何妨善闭却无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赠李校书

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谁道高情偏似鹤,自云长啸不如蝉。

众花交艳多成实,深井通潮半杂泉。

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

求仙不在鍊金丹,轻举由来别有门。

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

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冤。

敛板尘中无恨色,应缘利禄副晨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