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愈光诗(其三)

大雅沦千载,正声代以微。

鹰隼乏翰采,雉晕无高飞。

有鸟来西极,羽群实所稀。

风穴吸沆瀣,天池濯毛衣。

翙翙千仞翔,郁郁九苞辉。

君才文苑凤,隼雉焉能希。

梧枯醴泉渴,日暮恒苦饥。

何时逢天老,驾言玄扈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诗《赠张愈光诗(其三)》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处境的图景。诗中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愈光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境遇的同情。

"大雅沦千载,正声代以微",暗指古代高尚的文学传统在历经千年变迁后逐渐式微,而张愈光这样的才子如同正统音乐中的微弱声音,显得孤独而珍贵。

"鹰隼乏翰采,雉晕无高飞",将张愈光比作雄鹰和雉鸡,暗示他虽有才情,但因时运不济,难以展翅高飞。

"有鸟来西极,羽群实所稀",进一步强调了张愈光的独特性,他的到来仿佛稀有的飞禽,引人注目。

"风穴吸沆瀣,天池濯毛衣",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高,如风从洞穴吸取灵气,如鸟在天池洗涤羽毛。

"翙翙千仞翔,郁郁九苞辉",赞美张愈光的才华如同凤凰翱翔于九天,光芒四射。

"君才文苑凤,隼雉焉能希",再次肯定张愈光的文采出众,远超常人。

"梧枯醴泉渴,日暮恒苦饥",以梧桐干枯、泉水匮乏比喻他的困顿,日暮时分仍饱受饥饿之苦。

最后两句"何时逢天老,驾言玄扈归",期盼张愈光能早日遇到转运的时机,结束困厄,回归理想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杨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命运的关注。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送终安人王氏葬恩波阡

石流何湔湔,湟潦增其波。

天阴日勿晚,旷野悲风多。

严霜下乔木,零雨泫柔柯。

萧条我行野,伤心悲如何。

中道失嘉耦,送此山之阿。

凛凛岁方宴,谁与同啸歌。

加看彼鸟雀,各自安其窠。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效古

朝游巍峨宫,暮坠峥巆壑。

面笑皆成叹,春华秋已落。

耳馀互侵陵,田窦相倾夺。

富贵生不仁,荣华有销铄。

何如商山翁,茹芝咏莫莫。

冥鸿度逵陵,樊笼岂栖托。

形式: 古风

双鱼铺

岧岧山上亭,上有双鱼字。

回顾望新城,欲将双鱼寄。

泛泛东水流,蘋藻相蒙翳。

钓竿何袅袅,鱼尾何曾丽。

缄意付归风,日暮江之汜。

形式: 古风

送崇庆白判官

宦迹标南郡,贤劳赋北山。

分携千里外,留滞一年间。

梅阁春全隔,花宫月几弯。

水声随露冕,尘路损风颜。

别路遥岑合,离亭二水环。

永言君子赠,怀惠野人攀。

共道莺迁近,来瞻马首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