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钱郎中

闭门深树里,闲足鸟来过。

五马不复贵,一僧谁奈何。

药苗家自有,香饭乞时多。

寄语婵娟客,将心向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我闭门隐居在深林之中,偶尔有悠闲的鸟儿飞过。
曾经显赫的五匹马已不再珍贵,如今只剩下一个僧人,又能如何呢?
自家种植的草药,常常用来制药,施舍的斋饭也时常被索取。
我要告诉那些在外的游子,将心灵寄托于自然,如薜荔和女萝般简单生活。

注释

闭门:指隐居或独处。
深树里:指幽深的树林。
五马:古代官吏出行的仪仗,象征权势。
一僧:指僧人,可能暗指诗人自己。
薜萝:植物名,常用于比喻隐士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法照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情趣和心态的诗歌。诗中“闭门深树里,闲足鸟来过”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宁静生活,远离尘嚣,甚至连鸟儿都能在此自由穿行。接着的“五马不复贵,一僧谁奈何”表明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即使是当初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现在也已不再留恋,甚至连一位僧人也不在乎,这种情感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药苗家自有,香饭乞时多”则透露出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足与乐观,自己种植草药自给自足,同时也会有不时来访的僧人带来美食,这些都让诗人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又从容。

最后,“寄语婵娟客,将心向薜萝”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将自己的心意托付给远行的客人,希望通过这位朋友传达他内心的情感到另一个隐逸者那里,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诗人对于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那种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

法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歌行一首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

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

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

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

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

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

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

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形式: 古风

别卢纶

故交君独在,又欲与君离。

我有新秋泪,非关宋玉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二)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形式: 古风

蒲中道中二首(其一)

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

我欲涉其崖,濯足黄河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