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师年二十馀工文作诗勉之

英公南海来,眉宇静而渊。

少年辞海山,脚力生云烟。

已能弄翰墨,句好自可传。

君看嵩仲灵,□瘦耸清坚。

平生护教心,光与星斗悬。

化去四十载,凛然长在前。

文章一技耳,几不减市廛。

要求出世法,道眼照人天。

吾言激后生,君俊无忽焉。

千峰开宿雨,蒙头作深禅。

古人亦何远,何必羡遗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英大师年二十馀工文作诗勉之》。诗中描绘了对英大师的赞美和鼓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英大师的才华与品德。

首句“英公南海来,眉宇静而渊”,以“英公”称呼英大师,点明其来自南海,眉宇间透露出宁静与深邃,暗示其非凡的气质与智慧。接着,“少年辞海山,脚力生云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英大师年轻时离开家乡,行走于山水之间,仿佛脚下的力量能生出云烟,象征其志向高远,不畏艰难。

“已能弄翰墨,句好自可传”赞扬英大师擅长文墨,所作诗句优美,定能流传后世。接下来,“君看嵩仲灵,□瘦耸清坚”两句,以嵩山的灵秀与挺拔,比喻英大师的才华与品格,暗示其如同嵩山一样,虽瘦削却坚韧不屈,充满灵性。

“平生护教心,光与星斗悬”赞扬英大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佛法,其精神如同星辰般明亮,照亮世间。接着,“化去四十载,凛然长在前”描述英大师虽已离世多年,但其精神依然令人敬仰,如同活在人们心中。

“文章一技耳,几不减市廛”指出英大师的文章虽为一技之长,但在市井之中也能引起广泛共鸣。最后,“要求出世法,道眼照人天”表达了对英大师追求更高境界的敬佩,认为其洞察世事的能力如同明灯照耀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英大师的赞美与鼓励,不仅展现了其个人才华与品德,也传达了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向往与尊重。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崇禅者觅诗归江南

去年社燕前,道人江南住。

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

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

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

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

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

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

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

离情渺难收,摹写入凝伫。

形式: 古风

送悟上人归沩山礼觐

乱峰踼卓不容数,宝构翔空盘万础。

沩源水作青莲香,攧雷溅雪出烟雨。

住山老如大雄虎,暗谷行藏文彩露。

说禅不费丝毫力,以空为印印诸祖。

道人乃是小于菟,气已食牛难共语。

悠然踪迹似孤云,羡侬先我山中去。

会当出钵螺顶间,见此颀然秀眉宇。

形式: 古风

赠珠维那

湘云遮世路,闲客此闲行。

弥日不忍去,眷此山水清。

暖窗欲春色,茗碗雪花轻。

道人旧不识,一见意已倾。

人主无根蒂,聚散如流萍。

聊炷返魂梅,将以熏道情。

此诗亦偶尔,夫用四座惊。

形式: 古风

瑀上人求诗

道人江南来,快作临川语。

立谈当夕照,乡闾问安否。

坐令十年心,想见西津渡。

少年游诸方,乃欲追佛祖。

清韵不可摹,髣髴见眉宇。

岂止义中龙,当作文中虎。

西风健行李,暂会还径去。

我如社后燕,并立理归羽。

□□□□云,风约聊复住。

勿长应深溪,当作人间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