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变绝句(其三)

吴发休论短与长,墨磨盾鼻愿谁偿。

九千岁事君知否,太白游踪老夜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吴发休论短与长”开篇,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历史功过的深思,不轻易评判其是非长短。接着,“墨磨盾鼻愿谁偿”一句,借用了古代典故,暗喻了诗人对于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渴望,却无人能理解或支持的无奈与感慨。

“九千岁事君知否”中的“九千岁”,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时间久远,这里可能寓指历史的漫长与复杂。这一句通过询问是否有人知晓九千年前君主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

最后,“太白游踪老夜郎”引用了李白流放夜郎的典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遭遇象征着才华与命运的不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共鸣,以及对历史上同样遭遇不公的杰出人物的同情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典故运用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才华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0)

吴子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纪变绝句(其四)

南风吹律死声闻,甚恶居然近楚氛。

一笑请缨羁阙下,更无人学汉终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题文姬归汉图

费尽黄金有旧恩,怜才一念感曹瞒。

中郎谶语卿知否,抱得胡雏作外孙。

形式: 七言绝句

赠富崇轩乐贺司马诗并序(其一)

将家贵冑正英年,报国驰驱著祖鞭。

捧檄事同毛义喜,留宾驿见郑庄贤。

诗无俗骨堪呈佛,吏有冰心已近仙。

最忆涌金门外路,晓风残月唱屯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富崇轩乐贺司马诗并序(其二)

六桥烟柳古馀杭,蟋蟀微闻葛岭旁。

放鹤亭空芳草外,骑驴人老落花中。

西陵松柏怜苏小,南渡河山奠岳王。

最是家园风味美,一帘香篆梦钱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