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息斋竹

别驾声名远,先生节行尊。

百年耆旧尽,二老典刑存。

已返辽城鹤,难招楚客魂。

人间留翰墨,不独重玙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所作,题为《题李息斋竹》。诗中以“别驾声名远,先生节行尊”开篇,赞美了李息斋先生的崇高声望与高尚品行。接着,“百年耆旧尽,二老典刑存”,表达了对李息斋先生在众多前辈逝去后,仍能坚守传统典范的敬佩之情。随后,“已返辽城鹤,难招楚客魂”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李息斋先生比作归隐的仙鹤,暗示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其难以再得的惋惜。最后,“人间留翰墨,不独重玙璠”则强调了李息斋先生留下的文墨之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精神的传承与影响,如同珍贵的宝玉一般,值得后人珍视与传颂。整首诗通过对李息斋先生品格与成就的赞誉,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崇敬与怀念。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题李广利伐宛图

贰师城头沙浩浩,贰师城下多白草。

六千铁骑随将军,风劲马鸣高入云。

师行千里不畏苦,战士难教食黄土。

上书天子引兵还,使者持刀遮玉关。

乌孙轮台善窥伺,宛若不降轻汉使。

玺书昨夜下敦煌,太白高高正吐芒。

戍甲重徵十八万,居延少年最翘健。

杀气漫漫日月昏,边尘冉冉旌旗乱。

水工决水未绝流,旄竿已揭宛王头。

执驱校尉青狐裘,牝牡三千聚若丘。

惜哉五原白日晚,郅居水急㳺魂返。

形式: 古风

题段将军征羌图

西域都护多男儿,护羌校尉仍出师。

生羌八种来寇塞,白剑欲接双龙飞。

凡亭山上血漂杵,奢延泽中鬼应语。

至今有花皆成丹,疑是当年血未乾。

形式: 古风

题李西山古木图

营丘云昏朔风急,老蛟堕地作人立。

震雷怒电破杳冥,山鬼野狐皆夜泣。

李侯城南射虎归,手裂生绡吞墨汁。

狂呼袒臂写此图,云雾晦冥元气湿。

回看荒原万枯树,颜色惨澹神尽戢。

乃知妙夺玄化功,庸史如林岂能识。

当时二李如二龙,俊气英声动都邑。

百年灾变不须臾,骥去图存安可絷。

君不见风流人物今已徂,岂特丹青绝代无。

形式: 古风

陶冠子折齿行

陶冠先生家海堧,玉作牙齿白且坚。

非惟硬饼似刀截,左殽右胾咸能穿。

一朝怪事发坐侧,狂童酗酒步若颠。

手挥山斧作狸舞,纵横奋击何喧阗。

先生惊起急驱遏,眼花落井无由悛。

当时月黑不辨色,误落两齿声铿然。

先生大痛几欲绝,吻角流血如流涎。

掀呀口中开穴窦,唇腭一鼓风翩翩。

譬之连城列埤垷,正阳双玷功非全。

咀华从此惮强劲,却爱芳脆柔于绵。

酒醺刺刺论世事,宫徵未必能清圆。

东闾西井走相唁,先生便可总烦悁。

跛足男儿尚节度,折臂刺史居台躔。

但得锦心绣肠在,何忧健翮难飞骞。

先生闻之只大噱,诬辞奚用来如泉。

柔存刚缺古所戒,昭晰不异明星悬。

余生?迫与物忤,藉此为鉴期无愆。

两间分付妙不测,神奇臭腐相萦缘。

但涉形形尽粗秽,县解定属虚无先。

须知无趾别有趾,外累皆拨虫能天。

犊白人育宁足虑,祸福相倚诚幽玄。

江城五月藕花发,花气蒸雨浓如烟。

且沽美酒对花饮,正有三百青铜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