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客回天意(其一)

无客回天意,有人资盗粮。

日中屡见斗,六月时降霜。

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

食况不盈缶,书空堆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无人能改变天意,有人却在偷窃粮食。
白天常常看到争斗,六月竟然下起了霜冻。
有书却没时间阅读,有食物也来不及品尝。
食物匮乏不满一缶,书籍却堆积在床上无处安放。

注释

无客:没有人。
回天意:改变天意。
资盗粮:偷窃粮食。
日中:白天。
屡见斗:常常看到争斗。
六月时降霜:六月降霜。
有书:有书可读。
不暇读:没时间阅读。
有食:有食物。
不暇尝:来不及品尝。
食况:食物状况。
不盈缶:不满一缶(古代容量单位)。
书空堆满床:书籍堆积在床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无客回天意》系列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画面。"无客回天意"暗指政治上无人能扭转乾坤,"有人资盗粮"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成为被窃取的对象。"日中屡见斗"反映了社会矛盾激化,冲突频繁,"六月时降霜"则以夸张手法表现天气异常,暗示世道人心的冰冷。

诗人接着写到个人生活的困顿:"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连阅读和品尝食物的时间都没有。"食况不盈缶"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贫困,连盛食物的器具都只能装不满。最后,"书空堆满床"则反映出尽管环境恶劣,诗人仍坚持读书,但书本却因无暇顾及而堆积如山,寓含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无客回天意(其二)

恶死而好生,古今之常情。

人心可生事,天下自无兵。

草木尚咸若,山川岂不宁。

胡为无击壤,饮酒乐升平。

形式: 古风

无酒吟

自从新法行,尝苦樽无酒。

每有宾朋至,尽日闲相守。

必欲丐于人,交亲自无有。

必欲典衣买,焉能得长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无题吟

昔日不鍊物,尝为物所误。

今日不鍊人,又为人所怒。

物误亦可辩,人怒难往诉。

我对人称过,人亦为我恕。

形式: 古风

日月吟

月明星自稀,日出月亦微。

既有少正卯,岂无孔仲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