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历史人物在面对国家动荡时的不同态度。"缁衣堂上寿瓯香,父子同朝荷宠光"描绘了一幅宫廷内父子共享荣华富贵的画面,寿瓯香代表了祥和与祝福,而“荷宠光”则暗示着他们享受着君主的恩宠。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盗起盟寒都不问,护持学究祀舒王”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盗起”指的是社会动荡或叛乱,而“盟寒”可能是指盟约被破坏或关系变得冷淡。这两句诗讽刺了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问百姓疾苦,不顾国家安危,反而沉迷于个人利益和传统仪式的人物。特别是“护持学究祀舒王”,这里的“学究”可能象征着保守派或传统主义者,他们更关注形式上的祭祀活动,而非实际解决问题,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人物,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责任、只顾形式主义者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