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一)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

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东方的庭院早早迎来曙光,窗帘后是温暖如扶桑的日出。
画舫漂泊在江河湖海,我倚靠小楼,心随远方的视野延伸。
水边竹林边,石头瘦削,苔藓与花儿透着寒意,秀美的树荫下,夜晚的梦中,白鹤降落在渔夫的礁石上。
隐藏在花丛中的小屋,蝶儿飞舞的小径深邃可见。
挥毫泼墨写下春天的诗篇,思绪如云般飘逸。
烟雾缭绕,山色与月光映照在西窗,透明的酒杯中,葡萄美酒倾泻出酴醾花瓣。

注释

晓:黎明。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地,此处指太阳。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倚:靠着。
藻思:清新的文思,比喻诗人的灵感。
蒲萄:同‘葡萄’,酿酒的原料。
酴醾:一种花,常用于酿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湖风光图。开篇“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设置了清晨温馨的氛围,东堂之所以先晓,是因为它面向东方,早早沐浴在朝阳的金色光芒中,而帘子轻轻地垂挂下来,就像是在享受那扶桑(即太阳)带来的暖意。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诗人似乎乘坐一叶轻舟,在江湖之上漂泊,同时他倾身于小楼之上,心中萌生出无限的遐想与向往,这里的小楼不仅是个体物,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这里诗人的笔触转向了水边的景致:细长的竹子随风摇曳,而石头上则是苔藓覆盖,虽然春意已浓,但仍有些许寒意。秀阴可能指的是树木投下的清凉影子,这里“潜玉梦”让人联想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许是在梦中寻觅那如同美玉般珍贵的东西。而最后一句“鹤下渔矶晚”,则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鹤鸟栖息在江边的渔矶(捕鱼的地方)上的和谐画面。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在一个被花朵掩映的小小土丘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蝶径)似乎在诉说着它的深远与隐秘。彩笔赋阳春,显示了诗人对春光的热爱,而“看藻思、飘飘云半”则是一种意境的转换,或许是诗人的思绪随着那飘渺如烟的云端而去。

最后,“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这里描写了夜晚的景象。烟霭般地环绕着山峦,使得山色更加翠绿,而诗人则坐在冷清的西窗下,伴随着月光。玻璃盏(可能是透明度很高的酒杯)中盛放的是蒲萄制成的美酒,而那旋落的酴醾片,则增加了一种意境上的丰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向往,以及他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深深珍惜。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三)元夕词

梅花初谢,雪后寒微峭。

谁送一城春,绮罗香、风光窈窕。

插花走马,天近宝鞭寒,金波上,玉轮边,不是红尘道。

玻璃山畔,夜色无由到。

深下水晶帘,拥严妆、铅华相照。

珠楼缈缈,人月两婵娟,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其一)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游人莫笑东园小。莫问花多少。一枝半朵恼人肠。

无限姿姿媚媚、倚斜阳。二分春去知何处。

赖是无风雨。更将绣幕密遮花。

任是东风急性、不由他。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三)官妓有名小者,坐中乞词

柳枝却学腰肢袅。好似江东小。春风吹绿上眉峰。

秀色欲流不断、眼波融。檐前月上灯花堕。

风递馀香过。小欢云散已难收。

到处冷烟寒雨、为君愁。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

百花赶定东君去。知与花何处。阳春但更买花栽。

留住蜂儿蝶子、等君来。翠轻绿嫩庭阴好。

醉便眠芳草。春波如酒不曾空。

谁见东堂日日、自春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