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端午》由宋代诗人汪梦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在异乡的独特感受与感慨。
首句“辜负昌阳酒一杯”,诗人以“昌阳酒”开篇,借酒抒情,表达了对家乡习俗的怀念和对佳节未能尽兴的遗憾。接着,“异乡节物苦相催”一句,点明身处异乡,节日的氛围却更加凸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榴花未见已夏半,梅子空黄无雨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未见榴花、梅子空黄、无雨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气的变化,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家乡自然景象的深切怀念。
“下士蜀皇不复产,爱君屈子有馀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其精神的共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江南尽自多鱼米,好趁凉风及早回”两句,诗人以江南丰富的物产反衬出自己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渴望回归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端午节在异乡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