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作品,题为《朱贞吉孔阳昆玉以予校刻复古编有诗见讯奉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天禄归来日”暗指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收获,然而接下来“谁知四壁空”则揭示了生活清贫的现实,与学术成就形成对比。诗人自嘲“技应怜刻鹄,文不悔雕虫”,表明他对学问的执着,即使技艺平凡,也无悔于文字创作。
“副墨名山在”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即使个人生活简朴,仍坚守学术理想,期望自己的著作能像名山一样流传后世。最后一句“何时捉谈麈,披写对兴公”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兴公”般交流切磋,共享学术之乐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学术的热爱和坚守,又有对贫困生活的淡然,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