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一)

鬓丝禅榻记吾曾,廿载尘劳苦莫胜。

今日重寻留钵地,前身初悟写经僧。

菩提树长金园净,诃子林中结宇徵。

祖意但求真面目,未妨文字乞溪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黼平的《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禅寺的经历和感悟。首句“鬓丝禅榻记吾曾”,以个人的白发斑驳,回忆起往昔在禅榻上静思的时光,流露出岁月沧桑之感。次句“廿载尘劳苦莫胜”则表达了过去的二十年里,世事纷扰,劳累无尽。

“今日重寻留钵地”写出了诗人今日重访旧地,寻找昔日禅师传法之处,带有对佛法追寻的虔诚。接下来两句“前身初悟写经僧”暗示诗人可能有过出家为僧的经历,对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菩提树长金园净,诃子林中结宇徵”描绘了禅寺环境的宁静与祥和,金园菩提树和诃子林共同营造出修行的氛围。

最后两句“祖意但求真面目,未妨文字乞溪藤”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追求的真谛——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领悟佛法的实质,即使借助文字表达,也如同溪藤般自然流畅,传达出对真理的执着和对文字表达的谦逊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禅寺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

李黼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二)

宝庄严寺晚来过,奈此倾欹窣堵何。

卧阁佛谁烧舍利,上堂僧似病维摩。

黄龙会散犀香满,白马经残贝叶多。

赖有骊珠君袖落,山门留镇配东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江村

商秋木叶早辞柯,寂寞江村夜独过。

蟹簖月明微有露,渔舟风动不关波。

萧萧鸿雁来何远,落落星辰望转多。

自喜诗篇频野获,间情天付与吟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江干间步

岩耕暌宿好,复此孤帆征。

停枻傍洲沚,缘幽时一行。

初疑草树隔,渐觉蹊阡迎。

孤烟远村出,暧暧村光明。

荷香夕池敛,粳熟秋塍平。

江山有余色,鸡犬无烦声。

穷历信忘疲,即境感所营。

田父讶客来,曳杖返柴荆。

孙登故缄默,悠悠谢浮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叠游乳岩三洞爱其奇绝题于石壁

蓬莱员峤虚无间,世间何处无仙山。

骖鸾到此偶歇息,但见无数白石清泉湾。

清泉随风来,荡漾空中澜。

耸身直上树巅顶,千人濯足泠而寒。

仙人陶通明,凿崄排云关。

三层楼户惝出没,一层一陟玄都坛。

钟乳何累累,千载结不乾。

玲珑幢盖太古设,化工巧作波罗檀。

丹丘有何碧玉宇,凡夫想像无田攀。

烟深水迷日食乳,时有锦鳞仙鼠相往还。

是谁写出上清字,得无真有琼华丹。

我来狂饮已三度,往往云腴玉液充杯盘。

临行拄杖侧耳听,淙琤如有丝竹弹。

不知䆲䆡直入几百里,此语欲答山僧难。

山风一扫去尘迹,应让真人玉佩来珊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