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阴一日便堪愁,何况连宵雨不休。
一种雨中君最苦,偏梁阁道向通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阴雨连绵、愁思绵长的情境。开篇"天阴一日便堪愁",就设定了整体的忧郁氛围,一天的阴霾天气已经足以让人心生烦恼。紧接着"何况连宵雨不休",更深化了这种情感,因为连续不断的夜雨,使得愁绪更加难以排遣。
"一种雨中君最苦"一句,则点出了诗人的特殊遭遇。在这普遍的阴雨中,他所承受的痛苦显然是特别的。这不仅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更可能与他内心的情感状态紧密相关。
最后两句"偏梁阁道向通州",则描写了诗人行走在通往通州的小路上,而这条路恰好经过梁阁。这里的"偏"字用得甚是意味深长,或许暗示着一种无奈和不得已。这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描述,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中的某种寂寞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阴雨天气的描写,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哀愁心境。这种情感和景象的交织,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景美学。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
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昔为东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内人。
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悲君老别我沾巾,七十无家万里身。
愁见舟行风又起,白头浪里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