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赞二首(其二)

以耳返观,夜涛传别谷之声。

以眼返听,甘露散垂杨之碧。所返既忘,观听亦寂。

夫是之谓救苦慈悲愿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祖钦所作的《观音赞》第二首,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诗人通过“耳返观”和“眼返听”,将视听感受与宗教修行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和对其慈悲救苦精神的赞美。

“夜涛传别谷之声”象征观音菩萨的普度众生,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也能听见她如海浪般的慈悲心声,拯救身处困境的人们。“甘露散垂杨之碧”则比喻观音的恩泽如甘露般滋润,洒落在翠绿的垂杨间,滋养世间万物,给予人们清凉和希望。

“所返既忘,观听亦寂”意味着在观音的感化下,人们的内心回归宁静,忘却世俗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观照与聆听状态。最后,诗人总结为“救苦慈悲愿力”,强调观音菩萨的慈悲意愿和力量,是解除众生苦难的无上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深深敬仰和对佛法的领悟。

收录诗词(259)

释祖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音赞二首(其一)

鳌翔海运,地迥天空。一瓶净水,五浊恶风。

安得众生界具證圆通。

形式: 押[东]韵

克圆上人

克期取證,功行已圆。湘南潭北,一月在天。

五峰深处,万象皎然。

相见不须抚背,痛与肋下三拳,掣风掣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志满上人

夫志在谦毋自满,勿以其长跨人短。

海因有量天亦聋,人未有德休恃聪。

君不见水涸山枯物憔悴,春暖风和蝶蜂至。

欲在丛林立此身,学以成其志。

形式: 古风

宗正上人

金襕之外传何物,应道门前倒刹竿。

亘古亘今全提句,好向声前著眼看。

衲僧衣钵只者是,汝今已得正宗旨。

寄集云单号别传,枚数英才先屈指。

忽来告假归清江,窗前梅早春渐芳。

一枝横出苍烟外,泉声喷雪岩流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