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荆轲

荆轲战国士,志欲摈秦嬴。

适逢燕太子,尊之位上卿。

欲报强秦雠,慷慨赴咸京。

药淬匕首利,怀之乃西行。

临岐惨将别,清吹飘华缨。

忽尔哀筑起,座上悲群英。

涕下不可遏,乃复为羽声。

壮士志激烈,誓死不顾生。

白虹忽贯日,见者心为惊。

挟彼秦舞阳,同取盖世名。

函封督亢图,拜献秦王庭。

利刃揕豪主,愁云压重城。

惜哉事莫济,徒然费经营。

白兹速燕亡,咄嗟何所成。

至今易水歌,徒伤千古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咏荆轲》以简洁的语言,再现了荆轲刺秦的历史片段。诗人首先赞扬荆轲作为战国勇士,怀抱大志,欲除强秦之患。他被燕太子尊为上卿,慷慨赴秦,准备以药淬匕首的决绝行动报国仇。离别之际,音乐哀婉,荆轲悲壮之情感染了在场之人。

诗中通过“白虹贯日”的意象,描绘了刺杀秦王时的紧张与惊心动魄,荆轲携秦舞阳同行,企图一战成名。然而,刺杀未能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诗中表达了对荆轲壮志未酬的惋惜。最后,诗人感叹荆轲易水诀别的歌声,成为后世传颂的千古悲歌,引发了无尽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对荆轲的英勇与悲剧命运给予了深情的赞颂。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柴门掩晴昼,往来人迹疏。

茅檐荫槐柳,鸣鸟近吾庐。

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

小圃时雨霁,提筐剪春蔬。

有酒还自斟,心与天壤俱。

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

试问风月侣,知我意何如。

形式: 古风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

王母居琼台,灵丹注童颜。

种桃瑶池曲,结实三千年。

朝游蓬莱岛,暮住昆崙山。

方朔今安在,谁从问斯言。

形式: 古风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槐江在何许,琅玕遍山丘。

昆崙隔西南,邈矣难与俦。

嵬嵬瞻紫气,洛洛见瑶流。

荒哉穆天子,八骏曾此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峚山产丹木,益寿同昌阳。

丹泉出其下,汩汨源流长。

就中多瑜瑾,润泽生辉光。

玉膏可为馔,曾兹飨轩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