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题萧可复隐士窈窕寻壑图》描绘了一位隐逸高士的形象。首句“绿鬓苍髯雪不侵”,以白发如雪反衬出隐士的清高和岁月的沉淀,他的绿色鬓发与苍白胡须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次句“萧然肯与世浮沈”则表达了他淡泊名利,不随世俗沉浮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溪山自得烟霞趣,霄汉宁知雨露心”,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与自然的契合,他悠然自得于山水之间,享受着烟霞之乐,对尘世的荣华富贵毫不在意。诗人通过“涧底秋高黄独美,松根春暖茯苓深”描绘了隐士所居环境的宁静与丰饶,黄菊在秋日涧底盛开,松根下茯苓生长,象征着隐士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馈赠。
最后两句“柴桑有路无人识,竹杖芒鞋到处寻”,揭示了隐士的孤独与追求,尽管通往隐居之地的小径鲜有人知,但他依然手持竹杖,穿着草鞋,独自探寻内心的宁静与真理,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执着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度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士肖像的刻画和生活环境的描绘,赞美了隐士的高尚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