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五十

建议但知当日是,升沈那复悔前非。

行藏如此颜何厚,心事无端笑独违。

特遣罢官辞殿陛,翻令供职到庭闱。

百年弧矢春同醉,不厌茅堂隐竹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凤鸣五十》由明代诗人周伦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仕途与归隐的深刻感悟。

首联“但知当日是,升沈那复悔前非”,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认为无论过去的选择如何,都不应轻易后悔,因为未来的变数太多,无法预知。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颔联“行藏如此颜何厚,心事无端笑独违”,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理解。他将人生的起伏比作行藏,而颜厚则暗示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同时,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无端的笑声与违背心意的行为,反映了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

颈联“特遣罢官辞殿陛,翻令供职到庭闱”,描述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回归家庭生活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个人选择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官场与家庭、权力与亲情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选择辞官归家,或许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平静与真实的自我。

尾联“百年弧矢春同醉,不厌茅堂隐竹扉”以生动的意象收束全诗。百年间的时光如同箭矢般飞逝,与春天一同沉醉于生活的美好之中。即使在简陋的茅屋中隐居,也不感到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凤鸣五十》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自然与内心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寄题缨溪草堂

背郭高林开草堂,堂前潭水即沧浪。

鸥凫泛泛澄波静,云石泠泠白昼长。

试濯冠缨歌孺子,却疑图画对潇湘。

仙郎莫负澄清志,尘海烟沙正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翠微阁

病足登临老更艰,人扶阑曲费跻攀。

凭虚试眺前年景,移席重看旧日山。

风阁崔嵬云外远,雨楼岑寂翠微閒。

明朝晴霁还须到,分付禅僧莫闭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新楼

一上新楼百摺梯,捲帘苍翠玉峰齐。

天光照落书边幌,海气潮生槛下溪。

荏苒烟霞通宇宙,逶迤城郭见东西。

千年身世青霄际,何必桃源访路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王君美林亭看梅

底事春来日日阴,强移栖息就花深。

行经薄霰穿香径,望隔寒云带碧岑。

水面仙裾来似梦,城头羌笛杳无音。

自今幽兴林亭熟,再过肩舆不用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