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求富诚非惮执鞭,安贫随分乐丘园。
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欲、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求富诚非惮执鞭,安贫随分乐丘园”表达了诗人对于财富的态度,不是刻意追求,也不因贫穷而忧虑,关键在于心中的满足与平静。接着“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则具体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场景,简单的茅屋位于青山之下,这种环境让诗人感到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高脱俗、自在逍遥的情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不详
陆轴呕哑麦上场,讴歌声韵满村坊。
茅斋病叟安闲久,帝力民欢殆两忘。
置心平易始通诗,逆志从容自解颐。
文害可嗟高叟固,十年聊用勉经师。
孤宦殊方意自违,邻光兹幸托馀辉。
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
直有岁寒甘柏说,终无春思惜花飞。
岂同毛刺墦间客,向望他门卜所依。
契重金兰屈指谁,偶然倾盖接英辉。
疏慵唱和应嫌晚,久淡封题莫厌稀。
致主每思烹鼎说,剪戎何日檄书飞。
安仁久识儒家乐,老大情怀渐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