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五)

遥观杳无极,宛与东霍邻。

悲夫童男女,去作鱼鳖民。

纻屿尚馀聚,蓬山宁尔神。

古棹苔驻迹,仙枰竹袪尘。

短褐徒为拂,飞槎邈难亲。

好携支机石,去跃织女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海上,寻找梅岑山和观音大士洞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追思。

首句“遥观杳无极,宛与东霍邻”描绘了诗人远眺大海,仿佛能与远处的东霍山相接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意境。接着,“悲夫童男女,去作鱼鳖民”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童男女被牺牲以祭祀神灵的悲剧命运的感慨,流露出对人类历史中残酷仪式的反思。

“纻屿尚馀聚,蓬山宁尔神”两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述,通过“纻屿”和“蓬山”的意象,展现了岛屿和山峰的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古棹苔驻迹,仙枰竹袪尘”描绘了古船在苔藓覆盖的痕迹上停泊,以及仙人棋盘在竹林中清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短褐徒为拂,飞槎邈难亲”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接近仙境,但现实中的障碍(如穿着简陋的短褐,无法轻易到达遥远的飞槎)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

最后,“好携支机石,去跃织女津”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能够携带传说中的支机石,前往织女渡口,暗含着对神话故事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21)

吴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六)

笑挥百川流,东赴无底壑。

青天分极边,白浪屹为郭。

卉裳或时采,椎髻亦不恶。

投珠鲛人泣,淬剑龙子愕。

海宫眩鳞纕,商舶丰贝错。

盍不呼巨鹏,因风溯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七)

老篙回我舟,沙墺晚烟起。

苍茫鱼盐场,寂历鼓吹里。

人民悲旧王,岁月祀遗趾。

终捐玉几研,不救朱弓矢。

东西八骏马,今古万蝼蚁。

此事如或然,须湔会稽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八)

我行半天下,始到东海隅。

水落嶕石出,中飞两鹈鹕。

情知瑰奇产,势与险阻俱。

在夷岂必陋,虽圣犹乘桴。

吭风丹穴凤,尾雨青丘狐。

幸随任公子,不愧七尺躯。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还舍后人来问海上事诗以答之

去家才五旬,恍若度一岁。

岂不道路艰,周流东海㵝。

故人喜我返,来问海何如。

所经何城邑,相去几里馀。

我言始戒涂,尚在越西鄙。

随波到句章,满目但积水。

人云古翁洲,遥隔水中央。

一夜三百里,猛风吹倒樯。

初从蛟门入,极是险与恶。

白浪高于山,神龙䀜以跃。

似雪复非雪,倚樯欲上看。

舟子禁不可,使入舟中蟠。

寻常重性命,今特类儿戏。

信哉昌黎言,有海无天地。

掀掀终达岸,盐卤间黄芦。

人烟寄岛屿,官府犹村墟。水族纷异嗜,鱼蟹及螊?。

我宁不忍餐,抹藓相吐沫。

荒尘栖予发,旭日照我身。

似闻六国港,东压扶桑津。

或称列仙居,去此亦不远。

蟠木秋更花,蓬莱辟真馆。

我非不愿往,此险何可当。

天吴布牙爪,出没黑水洋。

于奇岂易得,似足直一死。

方去徒自惊,既归亦云喜。

珍重故人言,勿以险为奇。

兹行已侥倖,慎勿疾平夷。

虽然此异乡,固是难久客。

圣出风且恬,时清海如席。

我犹爱其然,恨不少淹留。

尔毋为我惧,遭此千丈虬。

试看尘世间,甚彼大瀛海。

衣裳日沉溺,篙橹相奔溃。

奔溃孰能救,沉溺将奈何。

口呿舌不下,聊为故人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