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深陷世事却不愿随波逐流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反感。
首句“沉沦不解叹风尘”,诗人以“沉沦”自喻,身处世俗的纷扰之中,却无法摆脱,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叹息。接着,“攀鼎含情侍从臣”,这里使用了“鼎”这一古代象征权力的器具,暗示诗人曾有过在高位上的侍从经历,但内心仍怀有对自由的渴望。
“巳分浮家称钓客,那将慧业厕文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他已将自己视为漂泊的渔夫,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不愿意将自己的才华与文人相提并论,表现了对传统文人角色的疏离感。
“玉杯繁露书多逸,石室阳秋例更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生活比作“玉杯繁露”的悠闲与“石室阳秋”的更新迭代,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持续追求。
最后,“六代江山饶吏隐,移文恐不到前薪。”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提到六代时期的隐士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担心自己的作品或名声难以传至后世,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