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长所作梅竹(其二)

竹传唐帖双钩法,梅效徐家没骨图。

谁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方李长所作梅竹(其二)》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首句“竹传唐帖双钩法”暗示了竹子的形态之美源于唐代书法的精细勾勒,如同珍贵的书法传承。次句“梅效徐家没骨图”则将梅花比作徐家没骨画派的风格,强调其淡雅自然,不着痕迹。

后两句“谁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是点睛之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西湖美景的惊叹。尽管有人认为茂密的树林已经标志着春天的结束,但诗人却发现西湖的春色依然盎然,揭示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并未消逝,反而在西湖的独特景致中得到了延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竹与梅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的韵味和西湖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和艺术欣赏力。

收录诗词(797)

凌云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字:彦翀
  • 籍贯:浙江仁和

相关古诗词

渊明像

两晋文章在此翁,阳秋都寄杖藜中。

诗人秪写归来意,不道闲情似国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草堂筑得傍林丘,溪友相过即放舟。

翻爱白云如画意,终朝长在碧山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沈养性画

长虹如瀑蛎如山,万竹深藏屋数间。

夜半秋声最堪听,抱琴来此不须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鬼猎图(其一)

飞鹰走狗猎山坡,狐兔全驱入网罗。

不有唐家钟进士,人间魑魅更应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