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方李长所作梅竹(其二)》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首句“竹传唐帖双钩法”暗示了竹子的形态之美源于唐代书法的精细勾勒,如同珍贵的书法传承。次句“梅效徐家没骨图”则将梅花比作徐家没骨画派的风格,强调其淡雅自然,不着痕迹。
后两句“谁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是点睛之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西湖美景的惊叹。尽管有人认为茂密的树林已经标志着春天的结束,但诗人却发现西湖的春色依然盎然,揭示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并未消逝,反而在西湖的独特景致中得到了延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竹与梅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的韵味和西湖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和艺术欣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