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顺文

维齐古青州,其地山水秀。

尝遭国大祲,夹辅犹腋肘。

宅土称上腴,财赋等浙右。

奇阃久乃隳,完城失封守。

妖盗起潢池,跳梁裒林棷。

白昼烧通衢,戎马相践蹂。

屋化飞尘灰,莽莽草木茂。

往年大姓家,存者无八九。

兵兴岁无虚,穑事废南亩。

纷驰赤白囊,烈勋径何有。

上贻国之忧,轸念夜达昼。

简师行天诛,岌岌不敢后。

秦中出精甲,长道屈群丑。

言言七十城,易若摧瓦缶。

大野熄烽烟,多士释介胄。

两河关梁通,中原绝纷纠。

行者如蚁旋,居者如辐凑。

济南李徵君,累年文献旧。

躬耕食其力,园田如错绣。

自经丧乱来,避地东西走。

草食面削瓜,布絮体盈垢。

先师有遗文,一一付君手。

万死逃一生,收藏免脱漏。

吾尝观其书,篇章灿琼玖。

读之京华馆,霜月动虚牖。

寻将刻枣梓,上俪钟鼎寿。

古称贤弟子,君乎实无负。

始予未相识,闻誉则已久。

昨枉过山斋,衡扉竹外候。

吐饭欣接之,笑语忘辰酉。

论议悉超绝,白日云雾剖。

读书不窥园,焚膏在研究。

巢由尚羊裘,禄仕不挂口。

譬之天马驹,不肯恋栈豆。

裹粮出都门,归期迫夏首。

春容耀桃李,川色润栲杻。

太行入青云,千峰淡如帚。

黄河浪卷天,风雨怒蛟吼。

路经百战场,青苔白骨朽。

抵家拜邱坟,狐狸上荒阜。

俯仰成古今,野哭杂山溜。

莫伤门祚衰,晚节当大就。

立言绍前修,蚤夜猎文囿。

为国植英才,民俗尽归厚。

我家汉水上,昔别齿尚幼。

艰危十馀年,骨肉知在否。

君归我何如,涕泗满衣袖。

执手河之干,临风一觞酒。

人生会合难,岂不怀亲友。

相期保令名,良时不可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李延兴所作的《送李顺文》,通过对青州的历史变迁和战乱后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李顺文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才学和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首先回顾了青州的优美山水和昔日的繁华,然后描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民生凋敝,以及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接着,诗人高度赞扬了李顺文的学问和品性,他虽身处乱世但仍坚守耕读,避乱之余仍珍藏先师遗文,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节操。

诗人感叹自己与李顺文的重逢,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他能保全美名,为国家培养人才,使民俗淳厚。最后,诗人回忆了自己与李顺文的少年时期,感慨岁月流转,人生聚散无常,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展现了历史沧桑,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07)

李延兴(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一)秋江明月艇

秋江明月艇,月皎光婵娟。

老我坐其中,苍颜发皤然。

半醉弄明月,赤脚扣两舷。

秋风百尺丝,独钓千丈渊。

不系吞舟鱼,宁掣横海鳣。

钓断人间心,不为世网牵。

鼓棹笑归去,月落江底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二)烟岫夕阳钟

烟岫夕阳钟,清声满寰宇。

直催海月上,山云亦飞举。

老僧定里回,英雄梦中起。

扫空声利情,洗净尘垢耳。

平生刚毅肠,闻之屡惊喜。

疏狂发长啸,起舞不得已。

遗音尚悠然,迥入霄汉里。

形式: 古风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其一)

浙水东头佛舍连,蒲庵上士坐忘年。

五云古衲层澜涌,百宝浮图列宿躔。

床上贝书多译梵,门前海舶直通燕。

比丘喜得阶兰秀,应种菩提满法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其二)

九载违离得远书,几更岁历斗旋枢。

华星秋月超元白,峻岭重江限越吴。

柏子树阴浮碧砌,莲花漏水响铜壶。

老夫素有林泉癖,一曲何当乞鉴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