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描绘了翰林官员在京城秋季傍晚的一次闲游经历。首句“翰林小暇出西城”,点明了诗人在忙碌中抽空出游,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休闲时光的渴望。接着,“京国馀秋晚更明”写出了京城秋夜的明亮,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约的时间。
“鸥度折矶心已熟,马逢危石眼偏生”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进时的情景,鸥鸟掠过礁石,他的心情已经平静,而遇到险峻的石头,目光却更加警觉,寓言了人生的起伏与心境的变化。
“疾风稍定楼台色,微照犹含鼓角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氛围,疾风过后,楼阁的色彩显得更加鲜明,微弱的月光下还回荡着军中的鼓角声,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壮志。
最后两句“会合何因得惆怅,潜夫祇愧未潜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与友人相遇的遗憾,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未能真正隐退的自嘲。整首诗情感细腻,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