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省斋立秋

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

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

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

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刚刚欣赏过春天花开的繁荣景象,转眼又见花朵凋零
凋零的花瓣绿叶成荫,眨眼间夏天炎热已至
谁能想到,在这低头抬头之间,火神祝融已经离去
欣喜的是秋风又来,它的美好难以用价值衡量
暂且效仿陶渊明,于南窗下寄托傲然之情
这份心境只有自己能领悟,怎能轻易与他人分享
我所期望的只是无荣耀亦无耻辱,静静观察万物变化

注释

才:刚刚。
见:看见。
春花:春天的花朵。
荣:繁荣。
谢:凋谢。
绿成阴:绿叶成荫。
炎夏:炎热的夏天。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西风:秋风。
难酬价:难以用价值衡量。
柴桑人:指陶渊明,他曾居住在柴桑。
寄傲:寄托傲然之心。
自领会:自己能领悟。
傍人:他人。
无荣辱:没有荣耀和耻辱。
静中:在宁静中。
物化:万物的变化。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春去夏至的景象和心境。开首两句“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迅速勾勒出春色的变化,与读者共鸣情怀。紧接着,“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则展示了自然界的连续性,从春到夏的过渡无不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一句中,借用神话典故表达时间飞逝,令人生出无尽哀愁。此处“祝融”指南方火神,这里象征着炎热夏日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不可挽留。

然而,在“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中,却又流露出对凉爽西风的喜悦和欣赏。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在夏日炎热中的求清欲淡之心。

随后,“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表明诗人愿意效仿古人柴桑(指东汉时期的隐士),在南窗下享受清凉,抒发自己的傲世情怀。这里,“柴桑人”化用了古代隐逸之风,而“寄傲南窗下”则是诗人对淡泊明志的一种表达。

至于“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则是说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情感,不是旁人所能理解或模仿的,是诗人内心独有的领悟。

最后,“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希望在平静中观察万物的变化,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顺应。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春夏交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变换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宋省斋避暑

何处避炎威,好是幽人屋。

拂拂来清风,苍松间脩竹。

坐久细哦诗,惜不疗饥腹。

念彼田舍翁,桔槔声断续。

谁知汉阴老,抱瓮灌园谷。

顾我本无机,所愿年谷熟。

形式: 古风

次罗梅谷诗画总观

梅谷梅应占作魁,不论时节遣花开。

传真旧说华光老,诗到林逋俱压倒。

华光去后谁逼真,补之笔底生阳春。

月香水影许多态,竹外斜枝奇且怪。

后来若问谁解无声兼有声,须还梅谷野趣相与共推评。

形式: 古风

次金东园农家杂咏(其八)

妇作生涯勤杼轴,夫营活计在桑田。

老翁榾柮炉边坐,幼稚檐前负日暄。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金东园农家杂咏(其六)

四郊䆉稏高低熟,几处连耞澎湃声。

妇饷区区无寸暇,绩麻犹趁月华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