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蚕

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

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蚁动吴奁时候。狸奴聘否。

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

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

深窗几回罢绣,挽笼钩陌上,亲费掺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心情渐逗。

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台城路·蚕》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蚕农们忙碌养蚕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青萍叶大桐花落”,开篇即以桐花凋零、青萍叶大的景象,暗示季节的更迭,预示着养蚕时节的到来。“村村又鸣鸠妇”,鸣鸠的啼声在乡村间回荡,增添了田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轻柔的春雨如同微尘般飘洒,余寒犹存,却已显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息。“蚁动吴奁时候”,蚂蚁在泥土中忙碌,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养蚕季节做准备,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秩序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狸奴聘否”一句,引入家猫的形象,增添了一丝生活情趣,同时也暗示了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或挑战。“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客人因养蚕季节的特殊性而感到厌烦,主人则选择闭门谢客,度过漫长的白天,体现了养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芦帘守护着蚕室,蚕儿如同柳树般经历三次蜕皮,生动地描绘了蚕的成长过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夜晚屋内灯火通明,清晨墙外烟雾缭绕,这些都是蚕农们精心照料蚕儿的场景。特别提到“最怕银筐饥后”,银筐是养蚕的器具,担心蚕儿饥饿,体现了蚕农对蚕的细心呵护。“心情渐逗,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随着蚕的成长,心情也逐渐激动,曾经通过占卜来预测蚕的生长情况,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蚕茧成熟,同时邀请邻家女子一同参与养蚕的后续工作,体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养蚕这一传统农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还蕴含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梦芙蓉.戊戌五月十八日汎舟碧浪湖作

晓天鱼板响。趁青蘋风起,碧鸥波涨。

一枝塔影,斜袅打双桨。道场山在望。

仲姬犹剩眉样。

划碎玻璃,占芦湾柳汊,新雨欲沈网。

何处纹帘捲上。白纻歌轻,去也终怊怅。

双鬟可买,应作五湖长。水云连浩荡。

杜郎元是疏放。

有日重来,愿身为鹊镜,妆脸镇相傍。

形式: 词牌: 梦芙蓉

永遇乐.戊戌闰中秋

恨海填平,情天补就,月共秋驻。

秋半偏双,月圆却再,减了閒风雨。

井梧知信,又开一叶,罗荐较凉前度。

想沈沈、青冥万里,此情此夜尤苦。

殷勤露下,把杯重问,也算平生希遇。

虬箭声添,鸾箫约爽,不少伤心处。

干卿何事,清辉依旧,更按桂花新谱。

便鸦啼、纹窗影转,忍教睡去。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浣溪沙

数到湘琴未满弦,春残过了摘樱天。

芳时卯饮最思眠。

八字眉痕刚半画,二分月影恰重圆。

第三桥外见飞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蝶恋花

一片东风吹艳雪。锦瑟如人,忍使华年歇。

梦去青溪溪畔月,洛神休写王家帖。

非雾非花疑刬袜。楚客多愁,凤纸新来绝。

落叶依枝飞又怯,秋奁空羡泥金蝶。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