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庚午读邸报》由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通过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首联“西北干戈猝未阑,苍生谁与破愁颜”描绘了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百姓苦难的深切忧虑。其中,“干戈”象征战争,“苍生”指广大民众,“愁颜”则形象地表现了人民的痛苦与无奈。
颔联“甫闻高议云台上,又见投身瘴海间”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了那些在朝廷上提出高明策略的贤臣,另一方面则讽刺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安危、主动前往条件恶劣地区任职的官员。这里的“云台”象征朝廷决策之地,“瘴海”则比喻环境恶劣、充满危险的地方。
颈联“天地十年氛雾暗,江湖万里鬓毛斑”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局的描绘,指出自十年前以来,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动荡,如同天地间弥漫着阴霾,而诗人自己也在这十年中饱经风霜,两鬓斑白。这一联通过时间的跨度和个人经历的变化,强调了长时间战乱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巨大伤害。
尾联“欲寻酩酊判豪饮,郊外旗亭半掩关”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困境,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想借酒浇愁,但在郊外的旗亭却已半掩关门,无法实现。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压抑和不公。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的政治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