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八)

马师一喝大雄峰,直得三日双耳聋。

今日松山聋更甚,半年不复闻鼓钟。

依俙钝铁,彷佛顽铜。

只好投之火聚中,火馀烜赫地通红。

几多错认,鸟啼月落,煜煜晓星明向东。

形式: 偈颂

翻译

马师一吼声如雷,直震得三天耳朵都聋了。
今日来到松山,耳朵更是失聪,半年听不见钟鼓声。
眼前景象模糊不清,如同生锈的铁器或顽固的铜物。
只能投入熊熊烈火中熔炼,火过之后炽热通红。
多少次误认,鸟鸣月落,明亮的晨星指向东方。

注释

马师:指代某位威猛的骑师或法师。
大雄峰:可能指代高大的山峰,也可能象征威严的声音。
聋更甚:更加严重失聪。
鼓钟:古代用于报时或仪式的打击乐器。
依俙:隐约、模糊不清的样子。
钝铁:形容事物锈蚀或不灵敏。
顽铜:比喻难以改变的事物。
火聚:火焰聚集之处,比喻激烈的情境。
煜煜:形容明亮的样子。
晓星:清晨的星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顿悟的体验。首句“马师一喝大雄峰”借用了禅宗公案中的典故,形容一种震撼人心的启示或教诲,如同马师(马祖道一)的一声大喝,使人瞬间领悟到真理的高峰。接下来的“直得三日双耳聋”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领悟带来的震动之深,仿佛连听觉都暂时失去了。

“今日松山聋更甚”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寂静的状态,暗示心灵上的净化和超越。诗人说即使在松山这样的宁静之地,耳朵依然因领悟而更加“聋”,半年都无法听到寻常的鼓钟声。这里,“依俙钝铁,彷佛顽铜”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心比作未经打磨的钝铁或顽固的铜,暗示其在开悟前的坚硬和难以触动。

然而,经过这一声“喝”,心灵如同被投入火聚(大火炉),经过熔炼后变得炽热而明亮。“火馀烜赫地通红”描绘了这个过程,寓意智慧的觉醒和内心的热烈燃烧。最后,诗人以“几多错认,鸟啼月落,煜煜晓星明向东”收尾,指出之前的种种误解和困惑,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澄清,如同黎明的曙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意象和比喻,传达了顿悟后的喜悦与解脱,以及对真理追求的艰辛与最终的醒悟。

收录诗词(228)

释惟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七)

衲僧行处,孤风凛然。动无妄动,言无妄言。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须明祖意,只此是单传。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六)

一年十二月,是腊月年尾。

腊月三十日,过了三之二。

雪峰昼里夜里,波波挈挈,手不释杓,脚不离地,理会甚底。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五)

自夏及秋,频频出入。送旧迎新,奔驰不歇。

十字街头忽吃攧,起来拾得胡饼只。

今日不辞举似诸人,团团圆圆,皎皎洁洁,十成脱似中秋月。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四)

辛未元正有则语,大地无人知落处。

屋角山禽破晓啼,为人一一从头举。

岁旦无风,甲子不雨。

形式: 偈颂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