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浓翠幕晴岚,春山古寺间。
鸟啼花落处,曾共扣禅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首句“浓翠幕晴岚”,以“浓翠”形容山色之深绿,“晴岚”则指晴天时山间升起的轻雾,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春山古寺间”,点明了地点——春日里的山中古寺,暗示了诗中的静谧与历史的沉淀。
第三句“鸟啼花落处”,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鸟鸣与花瓣飘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时间的流逝感。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最后一句“曾共扣禅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曾经在这里寻求心灵的寄托与解脱,暗示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不详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群嶂绕溪青,晴来马足轻。
不辞山路远,随处听啼莺。
江槛俯清浔,高秋水气深。
楸枰互相对,机事亦何心。
春水远浮天,悠悠一钓船。
樵青且沽酒,丝上鲤鱼鲜。
晚岫含残日,寒波荡远空。
层栏人独倚,秋思渺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