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沈纕的《秋寺和碧岑姊韵》描绘了一幅深秋山寺的静谧景象。首句“秋寺寒烟湿”,以“寒烟”渲染出秋意浓重,寺庙被湿润的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诗人手持竹杖“支筇”,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凝望,心境似乎并未迷失。
接下来的“石林残雨响,樵径乱云底”两句,通过“残雨”和“乱云”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观,雨后的石头林中回荡着滴水声,而弯曲的小路上云雾缭绕,显得路径崎岖而神秘。落叶“埋人迹”,暗示了山寺少有人至,只有落叶与僧人的足迹为证。
“疏钟送马蹄”一句,通过“疏钟”和“马蹄”声,传递出山寺生活的宁静与外界的少许联系,马蹄声在空旷的山间回荡,更显孤独与寂寥。最后,“我来参大乘,斜日下招提”表达了诗人前来拜访或修行的心境,夕阳西下时分,他行走在招提寺(即佛寺)之中,完成了对佛法的参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寺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