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石

苍翠辞高峰,背向人间立。

阅历几来官,相顾不相识。

我性耽冥搜,转移施微力。

众情诧改观,喧然叹奇辟。

邃穴欲生云,随风升虚碧。

位置失本真,顽蠢一拳石。

始知殊异材,多为世所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经历了岁月变迁的石头,它从高耸的山峰上独立,背离了人间的尘嚣。诗人以“正石”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石头在自然界的独特存在状态。

首句“苍翠辞高峰,背向人间立”,以“苍翠”形容山峰的青葱,与“辞”字结合,赋予了山峰一种主动离开的姿态,而“背向人间立”则突出了石头的孤独与超脱。接下来的“阅历几来官,相顾不相识”,运用拟人手法,将石头视为历经沧桑的老者,它们彼此间虽无言语,却能相互理解,体现了石头间的默契与和谐。

“我性耽冥搜,转移施微力”一句,诗人自述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在自然界中微小却持续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执着探索。“众情诧改观,喧然叹奇辟”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众物对石头的改变感到惊讶,发出赞叹之声,进一步强调了石头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

“邃穴欲生云,随风升虚碧”通过想象石头周围的云雾缭绕,随风飘荡至碧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位置失本真,顽蠢一拳石”指出在自然的变迁中,石头的位置可能失去了原有的真实面貌,但即便如此,它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质朴与坚韧。

最后,“始知殊异材,多为世所惜”总结了对石头的思考,认为独特的材料往往受到世人的珍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石头在自然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长城驿姜女祠

新秋天气佳,群鸟鸣林木。

公事既云已,策杖越山麓。

是时雨初收,万象喜新沐。

高原扩奇怀,远迩纷来目。

古祠覆茅茨,修篁夹径曲。

云是秦时女,殉夫长城窟。

斯言似不经,史传无专录。

山海有高坟,余曾吊昔夙。

睹兹然疑生,错误沿流俗。

应是杞梁妻,夫死死于哭。

姑置无复道,徘徊眷遐瞩。

形式: 古风

司贞女二首(其一)

斲彼冬青木,练兹冰蚕丝。

不奏合欢音,翻鼓别鹄词。

结缡自髫龀,没齿以为期。

不谓永决绝,乃在及笄时。

妾心非朝露,不为白日晞。

芙蓉负霜死,不作浮蘋移。

平生味凫藻,何以执妇仪。

愿言觌君面,为君守孤帷。

形式: 古风

司贞女二首(其二)

郎若东流水,永逝无还期。

妾若茑萝丝,松折犹逶迤。

三日为君妇,未识君容仪。

含羞侍君疾,但觉心酸悲。

哀风出穗闼,夜夜啼羁雌。

白头自兹始,九死亮不移。

郎有堂上亲,郎有柩下儿。

仰事兼俯育,劳瘁妾不辞。

遂此区区心,愿赴黄泉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喜年家子毛秋岑来自京师

昔别是何时,心悲安可论。

归来重握手,欲语复何言。

商飙起庭树,萧萧落叶繁。

萤火收夜光,椒榝已空园。

寒暄更代谢,荣悴变朝昏。

亭亭松篁柯,青葱今尚存。

相对成一笑,相劝酒盈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