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九日登姑苏台

怪西风、晓来敧帽,年华还是重九。

天机衮衮山新瘦,客子情怀谁剖。微雨后。

更雁带边寒,袅袅欺罗袖。慵荷倦柳。

悄不似黄花,田田照眼,风味尽如旧。

登临地,寂寞崇台最久。阑干几度搔首。

翻云覆雨无穷事,流水斜阳知否。吟未就。

但衰草荒烟,商略愁时候。闲愁浪有。

总输与渊明,东篱醉舞,身世付杯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责怪西风在清晨吹歪了我的帽子,岁月依然还是重阳节的景象。
大自然的规律仍在运行,山峦显得更加清瘦,旅人的思绪又有谁能理解呢?雨后。
大雁带着边塞的寒冷,轻轻掠过,仿佛在戏弄我的罗袖。荷花和柳树都显得慵懒无力。
它们不像菊花那样鲜艳,但那明亮的色彩和风味,一切都如旧时一般。
在这登高之地,孤独的高台长久以来最为寂寥。栏杆旁我多次挠头思考。
人生的起起落落无尽之事,只有流水和夕阳知道。诗词还未完成。
只有衰败的草丛和迷茫的烟雾,陪伴着我这无尽的忧虑。闲愁无处不在。
我终究不如陶渊明,只能在东篱之下借酒消愁,任由身世浮沉于杯中。

注释

敧帽:歪戴帽子,形容秋风之劲。
天机:自然的规律。
客子:旅人,指诗人自己。
阑干:栏杆。
翻云覆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卢祖皋的《摸鱼儿·九日登姑苏台》。从艺术风格来看,整首词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感慨和独特的情怀。

开篇“怪西风、晓来敧帽,年华还是重九”通过对秋风的描绘,揭示了季节的转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叹。"天机衮衮山新瘦,客子情怀谁剖"则借景抒情,山川之瘦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个人的孤独与忧愁。

"微雨后。更雁带边寒,袅袅欺罗袖。慵荷倦柳。悄不似黄花,田田照眼,风味尽如旧"一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微雨、寒雁、湿润的衣袖和萧索的荷花柳枝,营造了一种淡淡的秋意。其中“悄不似黄花”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风味尽如旧"则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但内心的情感依然如故。

"登临地,寂寞崇台最久。阑干几度搔首"此句中,“崇台”即姑苏台,是诗人登临所在之处。寂寞的氛围和反复搔首的动作,都显示出诗人的沉思与孤独感。

"翻云覆雨无穷事,流水斜阳知否。吟未就"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翻卷的云端、连绵的雨幕和斜射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但衰草荒烟,商略愁时候。闲愁浪有”则以衰败的野草、飘逸的荒烟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时光忧虑和闲适之情。而"总输与渊明,东篱醉舞,身世付杯酒"则是诗人在表达对古代隐逸哲学家庄周(又称渊明)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和生活态度。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一幅秋日登高望远、怀旧思深的诗人心境图。

收录诗词(109)

卢祖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次夔。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 字:申之
  • 号:蒲江
  • 籍贯:永嘉(今属浙江)
  • 生卒年:约1174—122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一)齐云月酌

楼倚晴空,炎云净、晚来风力。

沧海外、等闲吹上,满轮寒璧。

河汉低垂天欲近,乾坤浩荡秋无极。

凭阑干、衣袂拂青冥,知何夕。登眺地,追畴昔。

吴越事,皆陈迹。对清光祗有,醉吟消得。

万古悠悠惟月在,浮生衮衮空头白。

自骑鲸、仙去有谁知,遥相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寿王永叔秘监表兄

拟问扁舟,归来趁、蓬莱寿席。

还又向、月城迢递,岁寒为客。

多竹襟期居已就,一川图画□堪觅。

想玉笙、霜鹤拥蹁跹,真仙伯。身早退,头翻黑。

心最懒,闲偏适。更新来膝下,始看袍色。

安石正多人望在,子公何用缄书力。

但年年、把酒为梅花,寻消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辛未岁,闻表兄王和叔秘监林屋既成,乃作彩舫,幅巾雪鬓,徜徉湖山间,望之为蓬瀛仙翁也。因赋此以寿之,俾舟人歌以和渔唱

盘谷居成,辋川图就,便从鸥鹭寻盟。

泛溪窈窕,游钓寄高情。

尚忆儿童旧地,疏帘外、烟雨新晴。

微吟罢,渔歌响答,欸乃醉中听。蓬瀛。

归计早,下帆坐阅,涛浪堪惊。

爱闲身长占,风澹波平。

夜雪何时访戴,梅花下、同款柴扃。

还知否,清时未许,野渡有舟横。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鹤仙

江南秋欲遍。正莼际鲈分,酒边螯荐。青林雁霜浅。

问风流何事,试华偏晚。凌波步远。

误池馆、薰风笑宴。

梦回时,细剪荷衣,尚倚半酣妆面。深院。

绮霞低映,步障横陈,暮天慵倦。无言笑倩。

尊前恨,仗谁遣。

似重来鹤驭,锦城依旧,无复仙风宛转。

念疏星澹月,长眉甚时再见。

形式: 词牌: 瑞鹤仙